“老友”煥新顏,“數字”不掉隊

公用電話亭是上海重要的通訊基礎設施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建設高峰時期,上海市閔行區就有300多座。
近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老式電話亭難以滿足市民的通信需求與生活需要,亟待重新布局和升級改造。與此同時,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難以適應時代變化,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充分享受當代數字化設施帶來的便利,在出行、就醫等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種不便,面臨“數字鴻溝”問題。
從點到面,需求“被看見”
72歲的徐叔叔每提到打車就犯愁,“以前可以揚招,再后來站路邊等半小時都看不見一輛空車。”徐叔叔告訴記者,手機上各種app眼花繚亂,十分勸退,“現在隻要按一個鍵就能叫到車,方便!”
2023年,上海閔行區政府以老年群體熟悉的舊式電話亭為切入口,將智能電話亭建設納入了“為民辦實事”項目,聯合莘閔電信局,升級改造城市老舊基礎設施。
毗鄰興業太古匯建成的上海第一座Hello老友亭,聯動商圈為來往民眾提供服務。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閔行區在老齡人口較多的莘庄鎮、七寶鎮、江川路街道進行試點建設,並逐步在全區復制推廣,目前,31個“Hello老友亭”的建設工作已全部完成。
記者注意到,新一代的電話亭——“Hello老友亭”相較於手機操作更加簡單便捷,隻需在智慧信息屏上點擊一到兩下即可:點擊“一鍵通”,長按旁邊紅色按鈕,即可呼入人工客服,獲得最新助老政策咨詢﹔點擊“一鍵叫車”,即可自動定位所在地點,選擇“刷臉叫車”或者“手機號叫車”﹔點擊“養老金查詢”,放置社保卡或身份証即可查詢養老金到賬情況﹔點擊“15分鐘生活圈”,可看到周邊醫院、社區食堂、政府服務機構等信息﹔聾啞人士可以通過“手語12345”撥打熱線電話,連接到手語客服坐席,享受手語資訊、建議、查詢……
夜晚的“Hello老友亭”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煥新后的電話亭,通過“無輸入化”方式方便老年人操作,使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共享智慧數字發展的最新成果,實現了需求“被看見”的“雙向奔赴”。
由面及點,服務“精准化”
“考慮到智能電話亭主要服務對象為老年人,電話亭多選址在老人較多的住宅小區、醫院、養老院、菜場、公園、助餐點和中小學校等場所周邊。”上海市閔行區科委副主任、信息委副主任吳畯談到,這些場所不僅是老年人經常出入的地方,也是他們非常熟悉的場景,老人們對這些地方有親近感。“此次升級的電話亭是對城市歷史資產的傳承、煥新與突破,希望讓‘老友’煥新顏,重新歸來。”
“小小的一座電話亭連通了屬地街鎮內‘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食堂’等本地公共服務機構,形成了‘一亭一號一網’聯動的適老數字服務體系。”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莘閔電信局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孫麒蔚介紹,此次閔行電話亭的升級改造,初衷正是為了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打造具有閔行區域特色的“15分鐘生活圈”。
高質量發展的下一個進程一定是由面及點,重視每一類群體的需求。功能煥新后的“Hello老友亭”不僅保証了老年群體的“數字”不掉隊,還“意外”惠及了其他群體。
“一鍵叫車、一鍵就醫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便利,養老金查詢等功能讓他們對自己的‘錢袋子’知根知底。”莘閔電信局行業數字化中心副主任陸秀蘭告訴記者,在已經完成升級改造的電話亭中,有兩座位於校園內,“這更便於住校的學生群體聯系家裡。不僅如此,殘疾人還可以利用電話亭內的大屏設計,連接手語客服,彌補一般電話的功能缺陷。”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產品經理金堯表示,老齡化是上海城市人口結構的一大特點,針對這一特點,煥新功能的電話亭進一步釋放了城市的其他功能需求。“七寶老街作為上海的特色旅游景點,‘Hello老友亭’煥新后的查詢功能還將方便來上海旅游的游客,成為城市服務的一大亮點。”
Hello老友亭聯動上海標志性旅游景點和度假勝地,為游客提供貼心的文旅咨詢和服務。
“‘Hello老友亭’將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提升自身的知曉度和使用率。”陸秀蘭表示,閔行區的試水只是開始,未來還將有更多群體搭上這列數字煥新的“順風車”。(圖片由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