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東方七日談︱建設中央法務區,“大虹橋”更顯“國際范”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3年07月05日08:54 |
小字號

上周三,在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區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大廈,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集中簽約暨綜合服務中心啟用儀式舉行。包括上海仲裁委員會、上海律協、知名律師事務所在內的10個法律服務和泛法律服務項目集中簽約,52家法律服務機構和泛法律服務機構已入駐虹橋中央法務區。

解放日報的相關報道

上海虹橋,留給人們的印象多是交通、會展和商務——虹橋火車站、虹橋機場組成的綜合交通樞紐,每日人來人往﹔自2018年起,每年帶來全球好物的進博會,次次刷屏社交媒體﹔吸引萬商雲集的“四葉草”壯觀恢宏、展會不斷……此次中央法務區建設,為何落在虹橋?

從“走出去”的視角看,專業法律服務的支持對於國際貿易企業十分必要。上海世界貿易中心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陳峰在今年的上海車展相關法律論壇上講過一個案例:我國某車企向外出口,但東南亞某國未把汽車維修和售后作為對外開放的領域。沒有這些服務業務,汽車企業就無法打開市場。最終,該企業通過其他模式才解決業務許可問題。

對我國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來說,技術、產品、服務水平無疑是自身競爭力的體現﹔但在國際市場上闖蕩,對相關法律法規能否知曉和運用,同樣也關乎企業發展的前途命運。

而在“引進來”的方面,對於想要進入我國投資發展的國際企業來說,法治化營商環境水平的高低、獲取法律服務的便捷度和專業性,事關企業在中國市場發展的確定性與可預期性。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從全球范圍看,法律服務集群往往與高能級商務區存在顯著伴生關系,國際經濟貿易中心往往也是商事爭議解決中心,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新加坡均是如此。不論是此前世界銀行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還是改版推出的新的“宜商環境”評價,爭端解決、辦理破產均是其中的重要指標。法治化營商環境水平,正越來越多地代表對外開放的水平。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我國大江南北的多個開放窗口,一批以國際商事訴訟、調解、仲裁等法律服務、司法人才合作與國際法查明研究為核心功能的區域爭先開始發軔建設,如成都天府中央法務區、深圳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廈門海絲中央法務區、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等。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到:“依托虹橋商務區推動高端商務、會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虹橋中央商務區肩負著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能力、以高水平協同開放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任,在這裡聚合高水平法律服務機構、營造高水平法治化營商環境,其效能不止於虹橋和上海。建設中央法務區,讓虹橋國際樞紐的保障更加完善、服務更加完備,是為整個長三角創造國際競爭優勢。

期待在高水平法律服務的支撐下,法治的保障作用得以更好發揮,為國內外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進而更好激發“大虹橋”的活力和創造力。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