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東方七日談︱從“試驗場”到市場,期待C919“飛出品牌,飛出效益”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3年06月07日17: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5月29日,上海東方航空開始使用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虹橋—成都天府航線上實施初始商業運行。此前一天,中國商飛首架交付的C919客機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成功降落北京首都機場,圓滿完成首次商業飛行。

從2007年C919項目立項,到2017年5月5日首飛成功,再到如今商業飛行,16年,“大飛機”見証了中國航空制造業發展的鏗鏘步伐。

解放日報相關報道

民航客機作為“大國重器”,是科技研發、工業制造等多領域發展的集大成者,對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和工業水平有著極高要求。回顧C919立項、設計、研制、投產、交付的全過程,一個不能忽視的背景,是我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成為世界上產業門類最為齊全、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之一。

中國制造業的壯大,與改革開放進程同頻共振。起初,依靠龐大的市場優勢、勞動力優勢、土地和能源優勢等,吸引全球制造業企業在我國投資建廠﹔如今,依靠產業鏈集群優勢、物流供應鏈優勢、產業工人優勢、產業配套環境等,吸引全球高端制造業產業鏈在我國整體布局。制造業水平的提高,為“大飛機”的研發制造奠定了良好產業基礎,以上海為龍頭,陝西、四川、江西、遼寧、江蘇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大型客機項目研制和生產。

作為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的研制過程,無疑是進一步構筑相關產業鏈、提升高端制造水平的過程。上海、江西、陝西、山東等地,從商用飛機新材料、零部件研制到試驗試飛、服務培訓等各領域著手,規劃和建設產業園區。可以想見,C919飛得越多、飛得越穩,我國航空制造產業鏈就能水平更高、質量更強。

對C919來說,商業首飛成功,意味著真正從“試驗場”飛到了市場,對它的評判標准,也將從安全性、穩定性等基礎標准,逐漸擴展到舒適度、維護保養、售后服務便利性等越來越復合的市場標准中。令人欣喜的是,C919的初步亮相,市場認可度很高,全球訂單超過1000架。希望C919在商業運營中不斷升級優化,像業界期待的一樣,“飛出安全、飛出志氣”,更努力“飛出品牌、飛出效益”。

從歷史上看,進行過大型客機研發的國家不少,但成功者寥寥。能否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是這項事業長遠發展面臨的重要考驗。

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擁有超大規模民航市場,為國產大飛機商業飛行撐起巨大空間,為國產飛機事業的發展創造了獨有的市場優勢。我們相信,中國大飛機的市場表現定能行穩致遠。

同時也要看到,“大飛機”是全球化產物。在研發制造端,數以萬計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需要國際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在市場端,能否得到國際市場認可,服務全球用戶,也對其商業價值有重要影響。我們期盼,中國大飛機以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服務在全球各地起降,讓中國高端制造成果更好惠及世界人民。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