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上海高質量發展觀察:效率變革,“損耗量”低了,“含金量”高了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劉士安 巨雲鵬 歐陽潔 方敏
2023年05月18日1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看上海②】

上海,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然而,從土地面積看,“大上海”並不大。6300多平方公裡,在四個直轄市中最小,還也小於長三角地區省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

騰挪空間不大,上海如何實現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4.47萬億元,經濟總量常年穩居全國中心城市首位?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中,不少記者在尋找答案。

聚精會神、鍥而不舍推動經濟發展效率變革,就是答案之一。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動經濟發展效率變革,暢通土地、資金、人才、數據等生產要素流動,在提升城市經濟密度、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資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讓城市經濟發展產生“核聚變”。

浦東陸家嘴稅收億元樓超110幢。黃鵬飛制圖

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從產業導入到產業優化

“父親年輕時在閔行開發區工作,當時那裡雲集了一大批中外合資企業,比如申美飲料(可口可樂)、康元餅干、環球玩具(小汽車)、強生、格力高……”5月13日,一位讀者看了相關報道后跟帖,打開幼時記憶。

作為閔行開發區開發管理方,上海地產閔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雄在同一天接受媒體採訪,推介的已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先進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從事藥物中間體研發的博騰股份、全球重組蛋白領域鏈主企業安迪生物、全球十大安全閥制造商沃申馬洛……

“土地是高質量發展重要載體,我們堅定不移持有開發區近全部工業用地,採取類租賃土地方式供園區企業有償使用,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通過補地價、多種回購等方式不斷對存量工業用地二次開發、廠房定制改建或拆除重建、提容增效。”張志雄說,2008年開發區已100%完成開發,至2022年底,通過調整功能回購、動遷回購、拍賣回購、協議回購、違約回購、到期回購等6種方式,回購了開發區工業用地125萬平方米、廠房35萬平方米,分別佔開發區工業用地的50%和既有建筑面積的30%。

伴隨土地利用的效率變革,歷時38年,規劃面積3.5平方公裡,其中工業用地僅約2.45平方公裡的閔行開發區,代表性企業從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產方,更替成未來產業的探索者。通過二次開發,閔行開發區銷售收入、企業利潤從2011年的486億元、43億元分別增至2021年的738億元、75億元,分別增長51.8%和74.4%。

“2022年度上海產業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28萬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的81%。”上海市經信委產業園區和結構調整處處長丁興沂說,上海產業園區正走向“特色產業”階段,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從產業導入到產業優化、從硬環境建設到軟實力打造、從快速擴張發展到綠色集約發展,2020年至2022年,全市分三批共推出53家特色產業園區,規劃面積約200平方公裡,涉及產業領域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上海主導產業。

截至2022年底,上海特色產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300億元,可比增長2.2 %,佔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19%。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顧軍說,上海經濟“含金量”提高,2022年上海地域內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首次突破2萬億元,以不到全國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國近1/10財政總收入﹔經濟“耗損量”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從2012年的0.55噸標准煤/萬元下降到2022年的0.26噸標准煤/萬元,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從44立方米下降到17立方米。

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上海浦東金橋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孿生平台。巨雲鵬攝

2021年11月,上海數據交易所揭牌成立,旨在推動數據要素流通、釋放數字紅利、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從而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國際數字之都”。交易所首單是工商銀行和上海電力達成的“企業電智繪”數據產品交易。

“數據是當今重要的生產要素,企業通過交易所獲取第三方外部數據,完成自身數字化轉型。”上海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盧勇說,電力公司把中小微企業的用電數據加工形成一個指數,通過企業授權后,讓銀行了解企業獲取貸款后的用電波動情況,更及時掌握企業是否運營良好,“我們提供安全、合規、高效的服務,促進數據市場的繁榮、豐富。”

盧勇說,上海數據交易所的定位是國家級交易所,完全採取市場化運作,截至目前,已經有1200多個產品挂牌,數據產品交易額超過2.1億元。

包括數據要素在內,上海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城市經濟各部門、各區域之間的資源配置效率。

上海市商務委外資處副處長董苗苗說,上海連續三年實際使用外資穩定在200億美元以上。今年前3個月,上海實際使用外資78億美元,增長28.1%﹔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6家、外資研發中心7家,累計分別達到907家、538家。

在文旅領域,市場化推動產品量質齊升。去年,上海蘇州河上開出水上航線。“周末和節假日的票基本都是‘秒殺’,工作日包船也一票難求。”上海久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喆說,項目全部由企業自籌資金開發建設,以市場化方式運營。從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5月13日,蘇州河旅游項目開出散客航班3569班,承接包船業務共398班,合計接待5.2萬人次。“隻有市場化的,才是可持續的。蘇州河旅游受到了市民歡迎,也促使我們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對開發新產品也有了更強的信心。”胡喆說。

今年以來,上海消費市場加速回暖,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11億元,同比2022年同期增長5.2%,同比2021年同期增長1.2%。據消費市場大數據監測,4月全市線下累計消費2342.78億元,增長86.7%。

提供良好制度環境和穩定預期,深化效率變革

工作人員演示以數字手段學習飛機駕駛技術。巨雲鵬攝

“馬斯克的SpaceX,已經發射近4000顆衛星上天了,我國的企業也在加速追趕,趕上時代潮流,一刻也慢不得。”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公司創始人、總經理譚俊說,企業立志於通過持續創新來解決衛星互聯網中存在的高成本、低速率、高延遲的通信痛點,“對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需要快速迭代,通過不斷試錯嘗試,讓產品不斷趨向穩定。”

譚俊說,企業也不是單打獨斗,初期和高校、科研機構有大量的合作,孵化他們研發的一些研究比較成熟、但在工業化上還不夠成熟的技術,而后逐步轉為自研,目前已經完成星間、星地激光通信終端地面件的研制,可用於遙感、衛星通信、導航增強等。同時,公司正在進行正樣件(上天件)的研制以及產線的建設,同步開發可以擴展應用到機載、船載的新產品。

市場對體制內外科研合作的需求,呼喚不斷為科研工作者解綁,營造寬鬆的政策環境。

2022年12月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優化揭榜挂帥機制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若干規定》施行。這部浦東新區法規中,負面清單以外“有權自主管理和使用項目經費”,“符合條件的境外人員可以擔任浦東新區新型研發機構法定代表人”等表述,令人耳目一新。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經營主體提供良好制度環境和穩定預期,是上海經濟發展效率變革的重要保障。

在增加立法供給上,上海先后通過15部浦東新區法規,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確保浦東諸多先行先試有法律保障。《上海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強化執法監督和信用監管,修訂《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強化新型消費領域的行為規范,《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引導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

在柔性行政執法上,上海創新推出一系列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3月15日啟動實施至2023年3月底,上海有7200余家企業依據清單不予處罰,減免罰款金額逾7.02億元。

在優化政務服務上,上海“一網通辦”實現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通過大數據分析,精准匹配符合條件的企業群眾,企業群眾全程無需主動提出申請,政策和服務實現從“精准推送”到“精准兌現”,累計推出152項高頻事項“免申即享”,2022年累計覆蓋受益群眾305多萬人次、企業超6.8萬家次。

“上海將抓牢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強化科技創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努力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發揮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顧軍說。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