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天文博物館煥新開館,曾經拍攝中國最早月球照片的“百年望遠鏡”修舊如舊

2023年04月28日09:20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佘山之巔,中國近代第一台大型天文望遠鏡所處之地。其圓頂直徑達10米,可360度旋轉,還可開啟天窗。過去的漫長歲月裡,天文觀測人員需要從梯子爬到半空中的廊道,借助身體的重量拉開天窗,蒼穹得以入目。

從4月27日起,煥然一新的上海天文博物館正式恢復開放。經過兩年史上最大規模修繕,公眾可以一睹這台“百年望遠鏡”修舊如舊的真容。

上海天文博物館前身為123歲的佘山天文台,其“鎮台之寶”正是這台重約3噸、當時亞洲最大的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

所謂“雙筒”,是指其有兩個口徑均為40厘米的鏡筒,分別用於目視觀測和天體照相。鏡筒上刻著望遠鏡的生產年份“1899”。那一年,佘山天文台從法國巴黎高梯爾光學工廠專門定制了這台望遠鏡,次年運往上海,1901年完成安裝。

與現代自動望遠鏡不同,這是一台手動望遠鏡,一次天文觀測往往需要數人配合。

望遠鏡的諸多零部件做工考究,兼具審美。比如,在表盤刻度旁,竟然配了一盞微型燈,方便讀數。

這台望遠鏡曾經拍攝了許多歷史上的珍貴瞬間——1901年拍攝的弦月,環形山清晰可見,這是用光學望遠鏡在中國拍攝的最早的月球照片﹔1910年和1986年兩次觀測了哈雷彗星。這是人類最早發現的一顆周期彗星,每隔76年回歸太陽附近。世界上至今隻有少數天文台觀測到哈雷彗星的兩次回歸。

要想修舊如舊並不容易。就拿光學系統來說,絕大部分鏡片都發霉了。由於沒有圖紙,隻能到現場去測量。不同於機械尺寸,光學參數測起來要難得多。折射式望遠鏡對工藝和材料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光是尋找大口徑的玻璃材料就用了近兩個月,技術人員還前往四川成都的廠家現場查看。

如今,這台百年望遠鏡已恢復天文觀測能力,將會用於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綻放出新的活力。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