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文化節10周歲了!人民節日,向美而生

3月23日下午,上海圖書館東館樂享廳人潮涌動,站在象征著上海市民文化節這10年的10張海報前,“80后”市民王麗娜尤為感慨。辦節10年,她幾乎年年都是參與者,從2014年的市民寫作大賽,2015年的中華語言文字大賽,再到近幾年的中外家庭戲劇大賽,她次次不落,家中的“百強獲獎証書”攢了一二十張。“開始我是市民文化節的欣賞者,后來變成參與者,現在也是傳播者。”王麗娜笑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賽’乎?”
這是10年市民文化節對一位上海普通市民的影響。從2013年3月23日首屆上海市民文化節正式啟動以來,市民文化節“永不落幕”,共推出各類活動約40萬項,惠及市民約2億人次,培育各類“百強”團隊和個人近萬支(名)。10年后的3月23日,“人民節日 向美而生”上海市民文化節十周年座談會在滬舉行,以演講及主題座談等形式,回顧十年發展歷程,總結辦節經驗機制。
市民成為舞台“民星”和主角
嘉賓在座談會上參與主題為“十年相伴,我們與市民文化節的故事”的訪談。
上海市民文化節是全國首個以“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各方參與、群眾受益”為模式的大型文化節慶活動。這個沒有隆重開幕式的文化節,貫通全年、覆蓋全市,用群文工作者的話來形容——既是“一年辦一次”的節,更是“一次辦一年”的節。
201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首次發布社會主體征集令,面向社會廣發“英雄帖”。“一時間,全市各區爭先呼應,踴躍舉手。”閔行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繼楨是上海市民文化節的親歷者,他回憶,那次“舉手”,意味著上海市民文化活動推動機制的一次全新重構。拿閔行區為例,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經完成區、街鎮、居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布局。然而,賦予這些空間的服務內涵,卻面臨著活動資源分割散落、運作方式單調孤立、市民參與度不高等局面,存量資源無法有效激活。隨著市民文化節在上海落地生根,市民文化活動實現從“單點爆發”到“鋪天蓋地”的轉變。“越來越多市民成為舞台的‘民星’和主角﹔在閔行,滬劇邀請賽的最低參賽年齡從40歲降至5歲﹔活動發布月月統計、季季公示,群文團隊搭上市民文化節的大平台,在全市大放異彩。”楊繼楨說。
市民文化節為提升基層設施服務效能、盤活群眾文化活動資源、滿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以及更好推動世博文化延展創新等需要而誕生。10年來,來自社會的項目、創意、資金、人才在這個平台上充分涌流。上海市民合唱、舞蹈、美術、書法、攝影、寫作、收藏、家庭戲劇、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在這個平台上應運而生。
王麗娜喜歡閱讀,是傳統文化愛好者,早幾年她一個人參賽,后來鼓勵父親、女兒一起參賽。“2015年中華語言文字大賽,父親是最佳陪練,白天我上班,晚上8點后我們詩詞接龍、飛花令,通過問答加深對歇后語、成語、對聯的記憶。”在她看來,市民文化節舉辦的全民賽事,給普通市民提供了學習及展示自我的機會,“每年參賽,都是老友重逢。”
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說,十年來,上海市民文化節始終探索創新“超大城市舉辦全民參與的重大節慶”的運作模式,實現了由政府主辦向政府主導轉變,辦節主體由體制內向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轉變,視角由關注“節”向聚焦“人”轉變,“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主角和主力。”
伴隨上海市民文化節的誕生、成長,一系列可喜變化和成果隨之而來:上海在全國率先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穩步推進,“一區一品”文化特色彰顯,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升級,市民文化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持續提升。
提供內涵豐富的“上海樣本”
“一個城市不僅要有精英文化的標杆,也要有城市文化的底座,市民文化節做的就是這件事,這是極具創造性的。”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毛時安評價,市民文化節以人為中心,以滿足市民百姓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市民百姓的文化歡樂、享受為目標,讓他們走進心目中曾經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成為文化舞台的主角、主唱、主演和主人。
10年來,80%的市民文化節活動在社區舉辦,延長服務、滿載運行的公共文化場館數量大幅增長。基層文化隊伍在高密度的活動策劃和組織中得到成長提升,很多工作人員轉變為“活動創意者”“項目策劃人”。作為全市規模最大、輻射力最強的公共文化活動品牌,上海市民文化節已成為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也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內涵豐富的“上海樣本”。
上海市民文化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如今,不少品牌賽事已從上海走向長三角,走向全國。“通過十年的發展和探索,市民文化節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邊界,不斷跨界、出圈,開發出一批又一批超越傳統公共文化范疇的新空間、新玩法,成為在全國范圍響當當的文化品牌。”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蒯大申說。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將以4月8日“城市美育日”為起點,拉開全新大幕。上海群眾文藝創作新品精品優品大匯演、“我們這十年”市民文化節專題特展等活動同步開啟,形成全市大聯動。“城市美育日”當天,將聯合“社會大美育課堂”,開展城市全域美育活動,將優質美育活動擴展到街區、廣場、水岸、綠地等城市公共空間﹔也將聯動文化上海雲、樂游上海、抖音、B站、小紅書等多家平台,推出“雲上美育課堂”,集中開展數字美育資源大放送。各項市民文化競演展示系列活動也將同時啟動。
“邁上新征程,上海市民文化節必須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弘揚城市精神品格,深耕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攜手大博物館計劃、大美術館計劃、社會大美育計劃,構建全民終身美育的大課堂、大平台、大舞台,讓市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暖意、愜意和詩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世忠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