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 | 市委書記為優化營商環境劃重點后,上海各區如何“八仙過海”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謝衛群 方敏
2023年03月02日09: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浦東新區對標世界銀行“宜商環境”10個評價指標﹔嘉定區全面推行企業名稱申報承諾制﹔長寧區發布“豪氣”版引才政策:無論工作單位是否在長寧,隻要符合相關要求也可申請租住人才公寓的租金補貼……

今年春節假后的第一個開工日,上海市召開2023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發布“優化營商環境6.0版”。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劃了重點,並提出要求。近一個月,上海各區紛紛因地制宜抓好政策落地,“八仙過海”各出怎樣的招數?且看大江東工作室的梳理。

更注重發揮政策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支撐作用

大院、大所、大校、大企集聚,都知道徐匯區是上海優質科技成果集聚區。

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面臨風險高、周期長、缺資金等問題。該如何進一步釋放科創優勢?徐匯區從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出發,發布“關於促進徐匯區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創新推出“政府財政資金支持早期科研成果轉化”等政策,加速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

1月29日,長寧區發布“長寧優化營商環境6.0版方案”。在制定吸引高精尖海外人才政策方面,長寧區出台《留學人員回國(境)過渡期內租住人才公寓專項支持政策》。許多人評價,這是一份“豪氣”的政策。

該政策表示:對於“在世界排名前100名或者所學專業世界排名前20的國(境)外高校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回國(境)未滿1年且個人及配偶在上海無房”的人員,無論是否有工作、無論工作單位是否在長寧,都可以申請租住人才公寓的租金補貼。該政策取消了以往人才政策同單位綁定、同區域挂鉤的做法。

政策“豪氣”,更突顯當地“愛才、迎才”的誠意。截至目前,補貼已有1140余人提出申請,審核通過870余人,安排入住256人,其中約1/3在外區單位工作。長寧區人才匯聚的現狀表明:發揮好政策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支撐作用,有助於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才回國來滬創新創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政策,能否確立起優化營商環境的“四梁八柱”?

上海各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特點是,注重強化政策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和系統謀劃。諸多支持政策的出台,不僅涉及當下,還顧及長遠,這將進一步提升上海產業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

長寧區臨空人才公寓。張伊辰攝

緊緊錨定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

全面推行企業名稱申報承諾制,提高企業名稱一次核准率﹔推進酒類商品經營許可整合納入食品經營許可范圍……近日,嘉定區發改委研究形成區級優化營商環境6.0版,從7方面提出27個大項、155個小項任務舉措,加緊在“放管服”上推進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打造公正、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浦東新區有新動作。“中央賦予浦東立法授權以來,浦東已制定出台‘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一業一証’‘市場准營承諾即入制’等方面15部浦東新區法規,以及‘商事調解’‘存量產業用地更新’等方面13部管理措施,為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浦東新區發改委主任吳偉平介紹:今年,浦東將在數據要素市場、人才高地建設、綠色新能源、特殊物品進出境監管檢疫制度、小微企業法律援助等方面,出台一批新的法規或管理措施。

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是此次上海各區優化營商環境的鮮明亮點。

2月3日,《虹口區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發布,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具有虹口特色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2月17日,浦東新區推出《浦東新區加強集成創新打造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方案》。對標世界銀行“宜商環境”10個評價指標,圍繞優化市場准入、便利獲取經營場所等方面,拿出一批浦東率先突破的舉措。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董依雯說,“我們將按照‘1+1+10’體系全面系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第一個“1”是指全面推進,落實一張任務分解表。第二個“1”是指重點突破,推動一批重點工作,也就是《浦東新區打造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重點工作20條》。“10”則是指聚焦提升,開展十大提升行動,系統集成推出一批營商環境特色舉措。

對於上海緊緊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的做法,許多外企表示歡迎。聯合利華公共事務副總裁曾錫文表示,上海營商環境經過多年改革升級,越發貼近國際規則,也更符合跨國公司需求。

鬆江區“洞涇鎮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辦法”發布現場。資料照片

促進行政審批改革深化和整體效能提升,用好數字化手段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是營商環境優化的一個表現。上海多區正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力推集成審批服務。

鬆江區推出“擬上市企業開具合規函一件事”服務。由鬆江區發展改革委(金融辦)牽頭,各個相關職能部門的審批事項申請要素合並生成為一張表單。由此,辦理時間從50個工作日壓縮到不超過7個工作日。

嘉定區全面推行企業名稱申報承諾制,提高企業名稱一次核准率。如何讓辦事環節再少一些?嘉定還推進水、電、氣、網(寬帶)一表申請、一口受理、聯合踏勘、一站服務、一窗咨詢的聯合報裝機制。

推動“一網通辦”向“一網好辦”升級,用好數字化手段,是上海多地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主要舉措。

2月15日,閔行區發布“優化營商環境6.0行動方案”,表示將深化“AI+”能力建設,持續完善人才綜合服務信息化平台、“易就業”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平台、“隨申辦·企業雲”閔行旗艦店等舉措。

“很多業務辦理在網上就可以辦好,速度很快。”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即將迎來兩周年之際,落戶於此的奇石樂精密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虹橋交通樞紐的數字化辦理方式,為我們日常經營中的業務往來提供了極大便利,縮短了我們企業向客戶提供服務的響應時間。”

浦東新區揭榜挂帥公共服務平台揭牌儀式現場。資料照片

著力為科技創新營造更好環境

面對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上海如何推動創新主體“星羅棋布”?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來激活創新第一動力,是當前上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解題之策。

長寧區於1月29日發布的“長寧優化營商環境6.0版方案”呈現一個亮點——堅持“容缺、容錯,扶新、扶特”。科技創新,從來都是高風險活動。一座創新之城,就應該從政策層面多為科研企業營造包容的試錯空間。“容缺、扶新”政策,著力為科研創新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張江是浦東新區科創重要承載地。在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科技創新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管理局副局長吳俊表示,張江將在生物醫藥領域,率先開展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打通CAR-T等細胞治療藥物入出境等政策試點,加速生物醫藥研發企業產品注冊上市﹔實現張江科學城政策在張江科學城擴區提質范圍全域覆蓋,將原有在95平方公裡范圍內適用的政策擴大至220平方公裡,惠及更多的創新企業和人才,不斷提升政策的溢出和放大效應。

今年,張江還將實現張江科學城政策在張江科學城擴區提質范圍全域覆蓋,將原有在95平方公裡范圍內適用的政策擴大至220平方公裡,惠及更多的創新企業和人才,不斷提升政策的溢出和放大效應。

吸引海內外一流企業、一流人才,激活創新第一動力,張江還將通過“海聚英才”等一系列活動,為海內外科創人才提供優質的服務保障。加快推進張江孫橋、科學家公寓等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全年人才公寓新增超700套,在建超4500套,累計達55000套。

作為增強科創資源配置能力的一大創新舉措,浦東新區揭榜挂帥公共服務平台近日揭牌,首批發榜兩大類共32個項目,企業類項目意向出資額近8400萬元,涵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浙大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樓華梁說,“浦東新區從優化營商環境出發,探索揭榜挂帥體制機制創新,專門設立了揭榜挂帥公共服務平台。通過這一平台,我們可以獲知企業當下的需求,使得科研技術團隊的選題更加匹配市場真實需求,會很好地推動科技創新需求和供給‘雙向奔赴’,促進新型研發機構健康、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