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又開始拼了”!上海不斷深化高水平開放
跨年夜,外灘、南京路,人流車流漸稠。盡管許多人因疫情居家,但是,整個上海仍在緊張地運轉。
12月23日舉行的中共十二屆上海市委二次全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明確提出了2023年的上海發展“施工圖”,其中之一便是:“著力抓好重點任務和關鍵舉措,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打開新局面”,“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走深走實”。高水平開放,是中央經濟工作的具體要求,也是上海對2023年的再規劃。
12月31日,陳吉寧到寶山、普陀區調研。“要以時時有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的精氣神,抓好各項戰略任務的落地落實,更好統籌疫情與經濟發展, 錨牢目標,把牢定位,全力做好地區轉型發展”,他的一番話,可以理解為對各級干部提出的又一要求。
上海的重點區域是高水平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市委常委會報告明確了幾個重點區域的任務,浦東、臨港、虹橋國際商務區、長三角示范區、G60科創走廊等幾個區域的任務中,都有高水平開放的新要求。
施工圖已出,一個個戰略重點區域又將如何施工?歲末,大江東工作室走訪了浦東、臨港、G60策源地鬆江,深切感受上海開放改革的潛力和生機。
聚精會神拼經濟,攻堅克難闖改革,“浦東人又開始拼了”
12月27日8點半,一場簽約開工儀式在浦東周浦鎮舉行——張江科學城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開工,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區長杭迎偉等領導與眾多簽約企業一起出席。8點半開工,在上海出門得提前到7點甚至更早,這個精神頭讓東姐感慨:浦東人又開始拼了。
8點30,張江科學城集體開工。
12月24日舉行的浦東五屆區委三次全會報告的一句要求作了很好的注解:緊扣“拼、闖、保、敢”四個字用勁使力:聚精會神拼經濟,攻堅克難闖改革,守牢底線保民生,主動擔當敢作為。
仔細閱讀浦東全會報告,有一條很鮮明:以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牽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不斷把引領區建設推向深入。高水平開放,成為浦東的頭等要事。
與上海經濟狀態相似,2022年浦東經濟走出了V形反轉。前三季度,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高於全市2.8個百分點。受疫情人員流動限制影響,浦東在消費領域降幅很大,商品銷售總額實現5.35萬億元、下降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271億元、下降5.9%。但是,對外開放領域都有明顯增長:1-11月,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21萬億元、增長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2477.35億元、增長8.4%,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24萬億元、增長4.1%,實到外資達到95.89億美元、增長7.2%(1-10月)。可以說,對外開放,不僅對浦東,對全市經濟發展也起到了穩定器、壓艙石、動力源的作用。
盡管歷經了疫情的考驗,但是,浦東開放的步伐沒有停歇。
浦東對外開放舉措不斷深化:開展生物醫藥特殊物品入境監管檢疫改革試點,上海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挂牌,首批浦東新區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和緊缺清單發布﹔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設立,外高橋“全球匯”項目正式啟動,世博地區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挂牌成立……
2022年,浦東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7家、累計達到416家。
不止鼓勵外企做中國業務,也鼓勵他們做離岸業務。12月15日,外高橋保稅區,中國(上海)自貿區外高橋片區舉行的全球營運商計劃(GOP)發展大會舉行。浦東發布深化全球營運商計劃(GOP)的系列舉措,會上,又有10個GOP企業項目簽約,同時,新一批10家意向加入全球營運商計劃企業與外高橋保稅區管理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至此,加入GOP的企業達103家。
GOP正在讓跨國公司受益。蔡司中國總經理謝磊說,“抱著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我們為蔡司中國規劃了面向未來的組織架構。2022年初,蔡司在自貿區新成立了兩家中國投資公司,分別聚焦於醫療行業與高科技產業,成為蔡司投資中國的渠道,也讓我們實現了把中國業務的營收進行再投資,為更多本土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至此,蔡司在全新的GOP服務模式支持下,在自貿區完成了地區總部加雙投資公司的布局,成為一家‘梅開多度’的總部企業。”為了以“中國速度”更快響應本土客戶需求,蔡司中國內部設立了全球業務部門,來經營全球性業務。目前,蔡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全球總部就位於上海,從這裡產出的重大創新成果,將同時服務於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海總部優越的人才積累和技術資源,讓我們更深入地融入中國高增長市場。”謝磊說。
區長杭迎偉在區全會上說,2023年,浦東將全力推動高水平改革開放:聚焦重大國家戰略任務,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他提出一系列舉措:爭取率先試點CPTPP、DEPA等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實施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方面更加完備、更加成熟。深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研究制定浦東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著力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並將放寬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外資准入限制。
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
不斷擴大開放的,還有臨港新片區。
12月30日,2022年最后一個工作日,許多人收到一份來自臨港的通知:1月3日,2023年第一個工作日,將舉行重大工程集中開工儀式。有人感嘆:臨港新片區依然干勁實足。
2022年臨港新片區改革開放力度可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二期)實現封關運作,全國首創大飛機“一司兩地”一體化監管模式,國內首單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和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加注業務落地。
臨港的開放一浪高過一浪。
臨港新片區與迪拜杰貝阿裡自貿區簽約。
11月2日,迪拜杰貝阿裡自貿區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推動在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各領域制度創新合作,杰貝阿裡自貿區將支持臨港新片區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制度體系,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中東、印巴、紅海地區發展壯大的重要通道與平台。
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說:此次簽約,是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為雙方企業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種市場創造發展平台,為深化特殊經濟功能區發展貢獻雙方共同的智慧。
“中國的滴水湖、世界的金融灣”,12月8日舉行的首屆滴水源新興金融大會喊出了響亮的口號,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充分利用中央給予的各項金融改革政策,積極聯動金融、科技、產業、商務等方面的管理部門,更好激發金融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共同在臨港新片區展現“賦能實體經濟、推動開放創新”的更大作為。
首屆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共同發起滴水湖科創金融伙伴計劃。主辦方供圖
“上海最大特點是對外開放,最大的潛力是服務業。”12月28日,在中外媒體沙龍上,上海社科院學者紛紛預言上海經濟。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孫立行認為,明年是一帶一路10周年,自貿區十周年。這將又是上海對外開放的一大機遇,一系列新的開放政策也在研制。作為服務一帶一路的橋頭堡,上海的未來,以開放吸引外資,對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服務業的開放,會下更大力氣,在數字貿易上也會有很大增長點。
“落實就是擔當”,2023年實現恢復性增長可期
不止是浦東、臨港,上海西南的鬆江也是一片熱氣騰騰,對內對外開放勢頭正旺。
石湖蕩鎮,對上海人是個較偏的郊區鎮。可是,這裡誕生了一個世界最為先進的未來制造工廠——海爾旗下洗衣機元宇宙工廠。干衣機、空氣洗,量子技術、標識解析,虛實結合工廠,一系列新名詞應接不睱。
在12月29日投產儀式上,鬆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說,黨的二十大又一次發出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實就是擔當。在逆環境下,卡薩帝工廠通過數字終端產品的生產和有效需求的拉動,為穩經濟、穩增長、穩就業做出積極貢獻。“鬆江將一如既往支持海爾等民族企業,在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供應鏈上不斷增強韌性和競爭力,攜手企業再創高質量發展新奇跡。”
2022年前三季,鬆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躍升為全上海第一位。卡薩帝工廠的投產,又將增加新力量。按規劃,這裡年產的卡薩帝洗衣機將達200萬台,產值將突破50億元。顯然,該項目的竣工投產又將是上海鬆江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樣板。鬆江正在建設“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需要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龍頭引領。
虛實結合的卡薩帝工廠
“工廠建設的18個月,經歷了上海抗疫最艱難的時候”,上海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非常感慨。“最多時,我們有600人閉環管理在工地施工,鬆江區和石湖蕩鎮總是搶先一步,給我們很大幫助,大家很拼,讓工程有條不紊推進。”
鬆江人還在拼,還在使勁。12月30日,2022年最后一個工作日,鬆江滬鬆公路快速化工程啟動。
作為G60科創走廊的戰略支撐,鬆江樞紐正在加緊建設,建成后將使G60科創走廊的9城市實現同城效應。而滬鬆公路快速化工程正是未來鬆江樞紐連接市區的快速路。“建成后,鬆江樞紐至虹橋樞紐將隻要15分鐘,至市中心隻要30分鐘,將極大改善鬆江通行效率,更好為G60科創走廊服務,為對內開放服務。”鬆江區交通委主任楊進說。
鬆江滬鬆公路快速化工程啟動現場
12月31日,隨著頂板最后一方混凝土成功澆筑,“長三角G60科創之眼”一期項目1號樓、9號樓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封頂”,圓滿完成了該項目的年度目標任務。
“隻要我們咬住目標,上海的經濟會有很大躍升。”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明棋分析,上海經濟2022年在全國的增速是排在后面,今年的目標是保証正增長,從目前看,這個目標可以實現,雖然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估計一月會有報復性增長,特別是服務業。
“疫情這個最大不確定性因素基本終結,上海經濟總體可持樂觀態度。”徐明棋說,上海經濟的復蘇路徑有自身的特色,要在2023年實現恢復性增長,拉動內需應成為重點的同時,更要在高水平開放上尋找新的增長點。2023年的增長會有很好的表現,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是可期的。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謝衛群攝)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