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浦東,對標國際“最高”擔起新的使命

2022年11月13日09:18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1949年,德國人漢斯·利勃海爾開創性地發明了塔式起重機,並以利勃海爾為名,成立了一家專攻機械生產的家族企業。

經過數十年發展,利勃海爾成長為世界建筑機械的領先制造商之一,與中國的淵源也因為“海爾”這一家電品牌變得婦孺皆知:當年的青島海爾,正是在引進利勃海爾先進的技術后逐漸發展起來的。

在今年11月6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浦東分論壇上,利勃海爾(中國)董事總經理白瑞克講述了利勃海爾集團與中國的另一段緣分。

作為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德國公司,利勃海爾已經立足浦東發展20余年。兩年前,利勃海爾又在浦東成立了跨國公司中國總部。今年初,這個總部正式啟用。談至盡興處,白瑞克深情地說:“我們扎根於此,從未離開。”

利勃海爾的故事告訴世界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無論何時,中國的大門不會關上,隻會越開越大。而浦東,也一直是透視中國改革開放的那扇明窗——

2020年11月12日,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浦東,“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去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引領區意見》)正式發布,浦東迎來了新的改革機遇,也承擔起新的開放使命。

對標國際高標准,深化制度型開放

11月8日,上海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技術交流國際合作中心東亞分中心正式揭牌。這是繼設立中東、東南亞分中心后,國際合作中心的第3個海外分中心。此前成立的兩個分中心,在“一帶一路”區域提供一站式出口認証服務方面,為區域跨境貿易便利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僅中東分中心就先后頒發“出口沙特產品符合性証書”2000余張,助力上百家企業產品“加速出海”。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亦是浦東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年來,浦東以制度創新作為推動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區建設的“牛鼻子”,已基本建立了與國際經貿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吸引外資在上海市佔比超過40%,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佔比近50%,外貿總量佔比約60%。

《引領區意見》公布后,浦東進一步將制度型開放提到關鍵位置,明確強化公平競爭、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權益保護等邊境后的國內制度改革。

一年多時間裡,聚焦更高水平的“邊境內開放”,浦東不斷尋求與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規則建立和制度突破,先后引導全國首家外資獨資券商、首批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等一批首創性外資項目落戶﹔國內首單外資班輪船“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加注業務落地實施﹔發布了全國首個船供服務地方標准。

記者了解到,未來浦東將繼續推動一批重大改革和制度創新試點落地,其中包括推動洋山特殊綜保區政策在浦東特定區域復制推廣﹔推動重點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稅收政策以及臨床研究的藥品免征進口環節稅等稅收政策落地等,更好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

審批流程更高效,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引領區意見》發布之后,市、區兩級已分別出台了《行動方案》和《實施方案》明確各項建設任務。短短一年多,市《行動方案》280項任務中完成或基本完成210項,佔75%﹔區《實施方案》450項任務中完成或基本完成383項,佔85.1%。

這其中,多項任務指向充分運用央地緊密結合、條塊統籌協作的機制,特別是通過立法主動深化系統集成性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去年11月,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率先實行市場准營承諾即入制。一天時間內,企業就可以拿到包含了各類証照的行業綜合許可証。這種有效增強市場動力、降低市場主體行政成本的好做法,如今還以浦東新區出台法規《上海市浦東新區推進市場准營承諾即入制改革若干規定》明確下來。

今年3月,《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若干規定》正式施行。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法學教授羅培新在採訪中介紹,這種全新的、由登記機關依據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對市場主體的主體資格和登記事項予以認定並公示的做法,是新西蘭、新加坡等全球排名領先的經濟體普遍採取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將企業經營自主權交還企業和市場。

目前,銜接國際普遍做法,浦東還進一步針對“簡易注銷制度”“商事調解制度”“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等領域出台相應的法規、管理措施,填補了營商環境中的各類“立法真空”,也系統性地優化了市場主體從進入到退出經營全流程的行政環節。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德忠評價:“浦東這些法律法規的出台,為企業進入市場、開展業務節約了時間,節約了成本,並能夠更好地抓住市場機遇,實現更好發展﹔同時也為化解市場糾紛,提供市場便利,提供更快速、更高質的市場供給提供了法律保証,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更好的生態環境。”

今年11月11日,浦東圍繞營商環境優化再出新改革方案——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文體旅一証通”試點。文化、體育和旅游全領域31個審批事項所涉証書全部合為一張証,經營主體在浦東文體旅行業全領域內經營范圍不設限,准入門檻不受限,極大地激發了市場的創新活力,也讓行政審批流程變得更加高效。

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領域

地區經濟發展,往往和國家總體的經濟戰略與布局息息相關。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浦東“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這既是中央賦予浦東重要使命,也是浦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步伐。

加快落實中央的要求,浦東以改革促發展,聚焦三大產業開展了一系列“硬核”行動。今年年初,浦東新區正式發布《上海市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出“未來三年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的發展目標,並以試點開展多種混合用地模式等實際行動,向市場主體做出“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的承諾。很快,首部地方產業立法《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也正式出台,多家生物醫藥企業表示,立法呈現覆蓋全、速度快、力度大等特征,切中行業需要。

而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張“王牌”在浦東均呈現高度集聚態勢:集成電路已經建設了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推動中芯、華虹等一批重大項目,產業規模佔全市近八成,佔全國近1/6﹔生物醫藥在浦東形成了從靶點發現、藥物篩選、臨床研究、中試放大、注冊認証到量產上市等完整的創新鏈條,產業規模佔全市40%左右﹔人工智能構建了基礎研究、創新孵化、品牌集聚、制度支撐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體系,重點企業在浦東超600家,相關產業規模達1300多億元。2021年,浦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產值已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9.7%﹔主要經濟指標突破萬億規模﹔生產總值達到1.54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23萬億元。

與此同時,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也不斷取得大的突破。前不久,投資38億元、佔地142畝的上海榕融新材料先進制造基地一期項目在臨港新片區落成投產。這座具有自研自產耐高溫氧化鋁纖維新材料能力的先進生產工廠,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成為世界第三家、中國第一家具有該類產品量產能力的企業,填補了國內高性能纖維材料的行業空白。項目甫一投產,全球訂單就紛至沓來。“我們計劃三至五年內完成氧化鋁纖維的產業化推廣應用,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為我國高端裝備升級換代提供高強度耐高溫復合材料及復合異型結構件。”榕融新材料相關負責人關克田說。

此外,致力於填補國內集成電路領域核心技術標准空白的上海市技術標准創新基地(集成電路),也已在浦東挂牌,將聯合集成電路行業協會、高校、研究所、企業等產業鏈機構,解決我國集成電路主流技術方向選擇和可靠技術來源問題,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和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國產高端芯片在國內制造企業實現生產。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接下來,浦東將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向著“到2025年形成汽車、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奮力邁進。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