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海實踐

“三會”制度的傳承:外延不斷擴大,“三會配三制”成“標配”

董志雯 實習生 崔雲珊
2022年09月27日10:58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聽証會、協調會、評議會……上世紀90年代末,“三會”制度在上海市黃浦區五裡橋街道誕生,有效提高了基層民主自治水平。2017年,“三會”制度被寫入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當中,成為上海解決基層治理“難點、堵點、痛點”的重要法寶。

行至當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的“三會”制度見証著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因,22年來不斷推動基層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成為上海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生動實踐。

“三會”制度因何而創?有何獨到之處?如何在破解難題中不斷豐富拓展自身時代內涵?即日起,我們走進五裡橋街道,講述“三會”制度的“前世今生”和新內涵,探尋上海基層治理的密碼。

隨著“三會”制度的創立和基層民主實踐的不斷深入,“三會”制度越來越成為基層民主和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逐漸成為民主協商、化解矛盾、依法治理、服務群眾的有力支撐。

五裡橋街道紫荊居民區作為積極實踐“三會”制度的代表,在基層群眾自治實踐中使“三會”制度不斷傳承。

2009年,對於世博前沿小區紫荊居民區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正是迎世博的沖刺時期,對紫荊居民區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於任務艱巨,曾在紫荊居民區擔任過1年黨總支書記的褚中平又一次被調動到紫荊居民區。

報到后的第二天,盧灣區房地局和街道市政科就與褚書記商量“紫荊小區平改坡綜合改造工程”相關事宜,緊鑼密鼓的鋪開綜合改造工作。

“紫荊小區平改坡綜合改造工程”,政府投入1400萬,涉及到小區內每一位居民的利益,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可能使工程擱置。

為了使工程有序推進,工程伊始就成立了由區房管辦、街道、居民區黨組織組成的領導小組,每周四召集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民警、施工隊開展碰頭會,並要求小組成員利用“三會”制度開展工作。

褚中平作為紫荊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嚴格遵循領導小組的指示,帶領居委班子在各項目和不同階段利用“三會”進行聽証、協調、評議。

但在實踐“三會”制度推進平改坡綜合改造項目的過程中,褚中平領導的居委會班子逐步發現,“三會”制度雖已成為民主協商、化解矛盾、依法治理、服務群眾的有力支撐,是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標志,但是在回應居民關切、解決社區事務中還有改進和完善的空間。

“三會配三制”正是紫荊居民區在不懈探索如何彌補原有“三會”制度的不足,順利推進綜合改造項目的過程中逐漸成型的。

聽証會配公示制:實現全方位知情

召開聽証會,一般由居委會牽頭召集相關居民代表參會,就社區實施的項目或涉及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進行廣泛討論,會后再由居委會通過樓組長及各種會議向居民傳遞聽証會結果。

“這確實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問題在於不能達到全方位知情。”這一局限性在紫荊居民區外牆面顏色定位過程中逐漸凸顯出來。

“‘外牆面顏色定位’首次聽証會確立的方案由樓組長進行傳遞告知居民。但第一棟樓開始施工后不久,居民的反應就異常激烈,五花八門的意見如不准施工、原來馬賽克牆色是世界流行色不能改變等等在同一時間浮現。這說明第一次聽証會由於工程趕進度,告知居民的時間短導致宣傳不到位,很多居民不知情。”褚中平分析道。

為緩和對立局面,促進工程有序推進,居委會將第一次聽証會上確定的方案及外牆顏色的由來一並公示,矛盾有所緩和。

之后,居委會又針對“外牆顏色定位”問題召開了5次聽証會,將決定權交給居民,由居民自主協商。

“5場聽証會結束后,共識終於達成顏色確定后,居委會工作人員引導居民在方案上簽字,並將方案公示於眾,進一步擴大聽証會的參與度和知曉度,順利解決了牆面顏色定位問題。”鑒於小區外牆改觀採用的公示方法帶來了顯著的工作成效,也得到了居民的廣泛認可,紫荊居民區在其它項目的施行中也不斷推行公示方法,使施工進度得到明顯提速。公示方法屢試不爽,紫荊居民區便將聽証會后的公示制常態化。

協調會配責任制,直面問題不推諉

紫荊居民區平改坡綜合改造項目,先完工的有外牆工程、房頂平改坡、廚房下水道換管等,居委會針對這些完工項目分別組織開展了多場評議會,由居民就施工方的服務和質量做出評價。然而,隨著工程尾聲的到來,矛盾再次升級。

“施工初期,居民與方案之間的矛盾主要在於知曉度。隨著改造工程全面鋪開,居民的利益與施工抓時間、搶速度產生了諸多矛盾和沖突,如天井圍牆改造和廚房下水道改造,居民請假配合施工,約定好完工節點結果卻沒有完工。原因林林總總,但居民和施工隊雙方都不能置身事外,比如居民家中沒人,施工方拖拉等。”褚中平介紹說。

歷經八個多月的“平改坡綜合改造”項目,在施工的不同階段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居委會牽頭共召開大大小小的協調會達到上百次。

面對協調會后出現的大量不落實和推諉等問題,紫荊居民區黨總支帶領居委班子創設了責任到位制,主要是在協調會結束前,以契約化方式明確各相關主體責任,由各方領導監督落實。

責任到位制實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社區內因責任方推諉和不落實等原因造成的矛盾明顯減少。

評議會配承諾制,解居民后顧之憂

紫荊居民區平改坡綜合改造項目,先完工的有外牆工程、房頂平改坡、廚房下水道換管等,居委會針對這些完工項目分別組織開展了多場評議會,由居民就施工方的服務和質量做出評價。然而,隨著工程尾聲的到來,矛盾再次升級。

“前期完工的項目出現了外牆開裂、房頂滲水等質量問題,工程相關方卻拒絕承擔責任,引來了一片謾罵。”面對這一情況,五裡橋街道和紫荊居委會創造性地提出了承諾制,要求工程相關方在工程完工評議會上作出承諾,確保居民利益。

“評議會上的承諾制得到了各方認可。在工程完工評議會上,施工方老板、小區物業和業委會三方積極配合,大家對承諾達成了共識。”評議會上的承諾制為居民解除了后顧之憂,受到了原盧灣區(現劃入黃浦區)房管局領導的高度評價,也贏來了廣大居民的稱贊。

“今年我們特別高興,小區煥然一新人氣特旺,好多親朋好友來我們小區過年,感謝居委對我們所做的貢獻!”

工程竣工后,五裡橋街道深入到紫荊居民區總結、歸納、規范了紫荊居民區在工作實踐過程中不斷進取形成的“三會配三制”制度,即聽証會配公示制、協調會配責任制、評議會配承諾制,並在全街道推廣。

“三會配三制”為“三會”的推進提供了有利的配套保障,使“三會”制度在發展中傳承。(文中圖片由五裡橋街道提供)

相關鏈接:

“三會”制度的緣起:政府買單辦實事,老百姓卻不買賬?

“三會”制度的初創:一條“垃圾弄”煥新顏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