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水晶天多了,“一江一河”成為靚麗風景線!這場發布會聚焦上海生態環境工作進展成效

2022年09月27日16:46 |
小字號

今天(9月27日)下午,市委外宣辦舉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鵬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上海”主題,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生態環境工作的進展成效。市農業農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夏明林,市水務局(市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阮仁良,市綠化市容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家富共同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新發展理念貫穿於城市總體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人民城市”兩大重要理念的深度融合與實踐。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實現了從補短板到提品質、從重點治理到綜合整治、從重末端到全過程防控的轉變,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全面實現,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升。2020年反饋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指出,“上海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走在全國前列”。黨中央對各省市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上海連續兩年均為優秀,其中2020年度排名全國第一。

這十年,上海堅持高位推動、制度先行,逐步構建全社會大環保格局

上海以滾動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分階段解決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成立上海市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領導。印發《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和《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開展各區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體系不斷健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市民生態文明意識顯著提升,全社會大環保格局基本形成。

這十年,上海堅持標本兼治、治本為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等源頭防控

堅持以畝產、效益、能耗、環境論英雄,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充分發揮環保引領、倒逼作用,不斷加大能源、產業、交通和農業等“四大結構”調整力度,培育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十年來,累計完成市級產業結構調整項目1萬余項,“五違四必”、金山地區、桃浦、南大、吳涇等重點區域加快綠色轉型﹔完成低效建設用地減量66.8平方公裡,減出來的土地主要用於生態建設﹔2010年以來,上海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單位GDP能耗累計降幅均超過50%。截至2021年底,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67.7萬輛,軌道交通通車運營裡程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綠色建筑規模達到2.89億平方米,裝配式建筑推廣力度全國領先。

這十年,上海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實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心與時俱進,由污染物減排逐漸轉向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生態服務功能的提升。

堅持清水為民、還岸於民,依托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完善水質考核監督、信息公開機制,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能力。2018年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20年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從根本上解決了河道污染。2021年主要水體水質優於Ⅲ類比例達80.6%,為歷史最好水平。四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黃浦江、蘇州河、澱山湖等重要河湖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魚類數量均呈增長趨勢,土著魚類種群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再次顯現。黃浦江、蘇州河中心城區核心段兩岸全線貫通,蘇州河水上旅游航線正式開通,從“工業鏽帶”變身“生活秀帶”,從黑臭河道到水上漫游,“一江一河”已經成為上海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努力改善空氣環境質量,水晶天變多了,藍天白雲漸成常態,2021年PM2.5年均濃度達到27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56%,為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低值,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

堅持以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為准則,努力解決威脅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的土壤問題,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秉承“人民城市”理念,生態空間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森林覆蓋率達到19.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8平方米,“環、楔、廊、園、林”生態格局基本形成,城市變得更休閑、更宜居。

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超大城市新模式,城市生物多樣性水平逐漸恢復,貉、震旦鴉雀等野生動物已成為大家的鄰居。2021年開展河口生態考察時,在長江口記錄到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

這十年,上海堅持多元共治、精細管理,持續提升城市環境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不斷加強地方立法,制定修訂了《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發布30余項地方性標准,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用法治思維和法治力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守牢生態環保底線。

不斷強化市場治污,在全國率先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推動排污收費向環境稅全面轉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上線運行,上海地方碳市場是全國唯一連續8年實現企業履約清繳率100%的試點地區,國家核証自願減排量(CCER)成交量始終穩居全國第一。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推進生物多樣性金融(Biofin)、綠色供應鏈等試點,浦東新區成為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全面實施排污許可、環評改革,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放大環評制度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的優勢效應。

不斷夯實企業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和基層“最小單元”監管責任,積極探索基層組織社會自治,加快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企業自治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環境治理中的作用。

這十年,上海堅持區域協作、聯保共治,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

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契機,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推動長三角污染防治協作往深裡做、實裡落。推進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牽頭推動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聯動、柴油貨車污染協同治理、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共治、建立固廢危廢利用處置“白名單”機制。打破行政壁壘,在一體化示范區先行先試,推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標准、監測、執法“三統一”制度創新(用一套標准規范生態環境保護、“一張網”統一生態環境科學監測和評估、“一把尺”實施生態環境有效監管),基本實現區域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常態化共享。

十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初步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彰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特征、建設美麗城市的現代環境治理新路。

向未來,上海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對上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月5日,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邁向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的實施意見》,推動形成“1+1+X”污染防治攻堅體系,部署了水、氣、土等8個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提出一系列約束性指標,包括到2025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穩定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0%以上等目標。

上海將進一步夯實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根基,讓綠色成為城市最動人的底色、最溫暖的亮色,把上海建成“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居更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來源:上海發布)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