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深夜的上海,是“誰”在警車護送下,從浦西搬家到浦東?

2022年09月21日11:10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深夜的上海,是“誰”在警車護送下,從浦西搬家到浦東?

不是黃金,卻重逾千金

深夜,大多數上海市民都在酣睡。少有人注意到,一連20多天,一輛又一輛集卡在警車護送下,勻速從浦西駛往浦東……車裡裝的不是黃金,卻重逾千金,那是上海市檔案館館藏的珍貴檔案。

位於浦東新區白楊路636號(臨)的上海市檔案館新館正式開放已有一年,原藏於仙霞路326號庫房的檔案也在陸續轉移。據悉,館藏460萬余卷(件)檔案的搬遷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檔案得以“入住”新家。新家的環境怎麼樣?各類檔案的“居住體驗”好不好?記者跟隨多位建筑及檔案領域專家的腳步一探究竟。

建筑可使用100年

從20世紀30年代石庫門弄堂裡的“秘密檔案庫”,到1959年上海市檔案館正式成立,上海檔案事業一路走來,始終踐行著“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

1987年的最后一天,《解放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則消息:上海市檔案館從今天開始,正式向社會開放第一批近10萬卷(冊)歷史檔案。彼時的市檔案館坐落在四川中路220號,館藏檔案超過100萬卷。到如今,這個數字已經增長至460萬,檔案的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

“460萬余卷(件)檔案裡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檔案內容豐富、價值珍貴,其中“江南機器制造局檔案”“上海總商會檔案”以及《共產黨宣言》首部中文全譯本已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為了妥善保管這些珍檔,檔案館建筑的選址、設計都大有講究。華建集團資深總建筑師、著名建筑設計師邢同和認為,新館靠近浦東新區龍陽路交通樞紐附近,該區域規劃為商業和文化設施區,無高風險設施和污染源,周邊安全性高。同時,區域地質、水文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優良,滿足檔案保管保護的客觀要求。

“總的來看,新館選址科學合理,體現了‘為黨管檔’的安全性要求。”他說。

談及建筑設計,邢同和指出,設計師以建筑使用年限100年的最高標准進行檔案館館庫的結構設計,抗震強度和防沉降等方面高標准的設計奠定了檔案保管的安全基礎。此外,新館以綠色二星級建筑為設計標准,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和自然條件來滿足業務活動和公眾服務的需求,降低對資源的依賴,體現了綠色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人、檔案、物品動線分明

從空中俯瞰,新館的結構宛如一個“C”的形狀:南樓是公共服務區域,北樓為庫房大樓,串聯起兩者的東樓則是業務技術用房。

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最熟悉的就是查閱檔案、觀看展覽、聆聽講座時所處的南樓。這裡如同一個會客廳,塵封的檔案與渴求它們的人在此相遇。東樓、北樓盡管少人問津,但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東樓裡的工作人員正圍繞檔案開展修繕、編目、研究等工作,從中挖掘更多信息﹔北樓庫房則是一卷卷檔案的“起居室”。

“建立安全、節能、環保、高效的檔案館,需要對檔案館的建筑功能做好規劃。”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張美芳介紹,檔案館建筑功能規劃主要分為五個區域,包括檔案庫房區域、對外服務用房區域、檔案業務和技術用房區域、辦公用房區域以及附屬用房區域。由於用地緊張,傳統的檔案館設計都是將這些區域合並在一幢樓裡。上海市檔案館新館摒棄館庫同幢的傳統模式,三個主要功能區各成體系,又相互緊密聯系。按照不同功能區各自的荷載、安防、消防和溫濕度等要求進行建設,有效規避后續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

在館區內,新館的功能布局也更加科學規范。張美芳指出,對檔案整理、加工、利用業務區域進行空間劃分,這樣最明顯的好處就是讓人、檔案和物品各行其道,動線分明。

比如,庫房大樓底層設置兩個入口。北面入口是架空層,檔案運輸車可以在此轉運,避免露天工作,並通過附近的電梯將檔案運送至庫房各層。旁側設有專用出入口和電梯,供檢修專用。南面入口位於北樓與東樓的銜接處,是工作人員、檢修人員的專門入口。這樣一來,既確保庫房的絕對安全,又使得業務流程不被影響。

再比如,東樓業務和技術用房區域的檔案保管、整理、利用、保護、編研等部門以與檔案的密切程度為序依次分布,實體檔案在空間傳輸的距離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同時運用人工智能傳輸系統,進一步確保檔案的傳輸安全。

滿足不同類型檔案保管需求

穿過東樓辦公區域,就來到了北樓略顯神秘的檔案庫房區域。庫房大樓共有17層,地下還有2層。目前,460萬余卷(件)檔案佔據了大樓三分之一的空間,其他樓層則等待著源源不斷新近接收進館的檔案。

作為檔案保管的核心區域,庫房的安全至關重要。而要進入庫房,不僅需要通過嚴格的安檢,還要在潔淨風淋室裡除塵,減少人對內部環境的影響。

記者隨后走進某間庫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密集書架。不同於傳統手搖式的密集書架,這裡的智能密集書架不僅可以一鍵實現開架和閉架,還能直接設置溫濕度,屏幕顯示實時溫度為22.4℃,相對濕度是46.6%。“這是比較適合紙質檔案的溫濕度。工作人員不必進入庫區,在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平台上就能遠距離監控空調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觀察、記錄、控制和調節各類庫房溫濕度”,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彭遠明解釋。

彭遠明介紹,檔案館裡的檔案以紙質為主,此外還有錄音帶、錄像帶、光盤和照片等聲像檔案,以及實物檔案、電子檔案。紙質檔案對溫濕度、防火、防虫、防霉的要求比較高,存放聲像檔案則要注意防光、防磁和防電。其中除了一般紙質檔案用普通庫房外,電子檔案和數字化副本數據存放、處理在屏蔽機房,錄音錄像帶和縮微膠卷母片等膠質檔案存放在低溫庫房,經嚴格甄選的珍貴檔案則存放在特藏庫房。不同載體檔案的分類庫房保管、自成一區,精准滿足了不同類型檔案的保管需求。

在庫房天花板處,一根根紅色的管道尤其引人注目。那是庫房專用的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管道,常態下處於無水狀態。一旦發生火災,從觸發警報到消防管道內充盈潔淨水待命噴洒隻需10秒。特藏庫房、屏蔽機房等則採用氣體滅火系統,把火災對檔案的損害降至最小。

彭遠明告訴記者,除了消防設備,這裡還配備了採用地源熱泵技術的冷熱源系統來調節庫房溫濕度。與此同時,智能安防系統、電力控制系統、中央除塵系統、庫房管理智能導航系統等也都達到了國內一流國家綜合性檔案館的水平,絲毫不遜色於國際一流檔案館。

“上海市檔案館的建筑為檔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功能的發揮提供了基本保証,為高效、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礎,為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無限空間。”張美芳說。在這樣安全的環境中,檔案將得到更專業、更精細的呵護,發揮存史資政育人作用,為城市留住更多記憶。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