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這些最美的青春,這些最美的母親

2022年05月08日20:58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陳皎,新華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和搶救室的護士長,前幾天收到了8歲兒子發來的信息:“老師布置了作業,要採訪家裡的職業人,媽媽,我想要採訪你。”從3月底起,陳皎就一直沒有見過兒子。作為護士長,她必須閉環在醫院裡,守著責任重大的兩個陣地﹔作為母親,她感懷於兒子的理解和認可。

從5月4日到5月8日,串起五四青年節與5月8日的母親節,這兩個節,象征著青春與慈愛,朝氣與溫柔。而在新華醫院的這段日子裡,青年人與母親們扎根於醫院,堅守著治病救人與疫情防控兩道“關口”。新華醫院應開盡開,救治不停,始終讓值守著滬上東北片區群眾健康的這家三甲綜合性醫院秩序如常。

母親與護士,兩種角色一樣情懷

與母親在家的角色一樣,急診搶救室的護士長就是這裡的“管家”,既要協同醫生參與救治,又要協調管理區域內的防控工作。面對著接診量的激增,陳皎帶領著護理團隊反復調整急診流程,抓細節,重落實,嚴格把控各項防控措施。“為了在第一時間救治急危重患者,我們建立了搶救室篩查區,將預檢前移,建立了一道道防疫流程,層層過濾,將風險減少到最低。同時,在入口處清晰劃分120通道和預檢通道,在內部劃分防護用品的穿脫區域,有效落實區域管理,規范防護。即便再忙,醫護人員還必須反復培訓防疫規范,包括防護服的穿脫、手衛生的執行、環境有效消殺等。

疫情以來,新華醫院急診始終處於開放狀態,承擔了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搶救任務,接收的急診救護車人次每日攀升,最高日救護車人次達65輛,在搶救室的留觀患者最高人數達到79人。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陳皎像“救火隊員”一樣投身其中。她已經習慣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連軸轉甚至連續無眠的狀態……遇到危重患者,她總是沖在前面,把年輕的同事護在身后﹔面對情緒焦躁的家屬,她總能專業細致耐心地安撫解釋……

搶救室的護士三十多位,急診重症監護室的護士二十多名。陳皎說:“這裡有很多青年,也有很多年輕的媽媽,但他們卻專業老辣,處變不驚,既要救命,又要安全,還要有愛。”

青年在服務,微光成炬共守“滬”

趙徐佑,是新華醫院一名普通的團員青年,他的崗位是財務收費。疫情之后,有一個新的窗口格外忙碌——社區代配藥專窗。

為了有序開展社區代配藥工作,新華醫院門急診部新設定了社區代配藥的專項流程,由志願者先行電話預約,帶著48小時內的核酸報告在預檢處由專人分診,隨后進入財務專窗,診室看診,再至專窗收費,最后在藥房專窗取藥。

這是一項看起來不太特別的流程,但對專窗工作人員而言,眼前雖然隻站著一個人,可他卻代表著幾十個人排著隊在等待。“代配藥專窗”的工作人員,必須細之又細,尤其是財務專窗,自費卡、醫保卡、大病醫保……不同的人對應的是不同的繳費通道,差錯不得。“最多的時候一個人帶了65張卡!”趙徐佑說,“不過我們特別重視這件事情,因為封控在家裡的人都等著藥呢!”

志願精神,對新華醫務青年而言,是義不容辭的使命。4月的一天凌晨五點,在家休息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王曉雯接到了街道居委書記的電話:“你是王曉雯嗎?小區內由於有一例新冠確診病例,即將處於封閉管理,你是否願意做社區志願者?”“我是黨員,我願意加入志願者隊伍,聽從安排!”她所處的社區有一千四百多戶居民,突如其來的封閉管理,讓居民看病成為了一大難題。大家自發組建了一支“南園醫護志願者”隊伍。一旦有居民出現身體不適,醫護志願者隊員們都會主動上門提供醫療救助及代配藥服務。王曉雯還參加社區核酸檢測工作中,上門幫助高齡老人完成抗原自測及政府物資清點分發等工作。

守護媽媽們,我的寶貝排在后面……

王麗娟,是新華醫院產二病區的護士長。疫情以來,產婦人數持續攀高且非常緊急,先兆臨產、胎膜早破、急診剖宮產等等。讓王麗娟印象最深的是產二病區有一位孕21周+的試管嬰兒媽媽,她懷的是雙胞胎,但已經多次住院保胎,她的媽媽看著格外心疼,偷偷流淚,說:“我心疼女兒呀,她為了懷孕吃了多少苦頭呀!”

“產科是迎來新生命的地方,媽媽們用生命孕育下一代,我看著她們母女,想到了我可愛的兩個女兒,更想到了我的媽媽。”因為工作關系,王麗娟已經4年沒有回過江西老家,沒見到媽媽了!這個母親節,她隻能和媽媽雲過節,最大的願望就是疫情早點結束,早日和媽媽團聚。“想女兒的時候,就跟她們視頻,有時候視頻開著,她們讀書我工作,有時候一起跟著跳操,也是另一種樂趣。”王麗娟說,“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舍小家,為大家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兒呼吸內科的醫生李京陽是個年輕的媽媽,參與兒科急診工作,從3月起就閉環在醫院裡。家中1歲的女兒托付給公婆,休班時通過視頻通話看看她。開頭幾次,女兒聽到李京陽的聲音會對著手機喊“媽媽”、抱著手機親親,后來發現無論怎麼喊媽媽都不來抱她,開始發脾氣拒絕看鏡頭,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揮手“拜拜”。但是聽到婆婆說女兒每天晚上都要抱著媽媽的枕頭才肯睡,李京陽的心裡是酸酸的。每一天,李京陽的工作都很滿,上完急診休息的時候,她還要在互聯網醫院在線咨詢上值班,回答患兒家長遠程咨詢。有一次,她在互聯網醫院上遇到了一位哮喘的老病人,小區封控無法按時隨訪,李京陽就把患兒的治療用藥與家屬逐一交代,詳細告知哮喘護理要點,最大程度地給予了便利。

新華醫院的媽媽們、青年們就是這樣待在醫院裡,她們想念孩子、家人們的心轉化成了工作,去幫助更多市民們。他們說,希望市民們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配合防疫的各項工作,這樣如常的上海就能快快回來了。(龔莎)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