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負面情緒”可能是種病,這份“心”提示請收好

2022年05月07日18:21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5月7日電 (龔莎)用“心”守“滬”,齊心抗疫!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發出心理健康提示,提醒全社會關注心理健康,了解預警信號,學會自助與求助,共同守護我們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草長鶯飛的春天正在疫情下悄無聲息地離去。一個多月來,許多人在禁足中體驗著消極、悲傷等負面情緒的逐步累積。 

生命中的各種情緒,和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四季輪回一樣,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面對壓力、不確定、隔離等不良環境或應激時,適度的負面情緒是自我保護和適應的一種機制,有助於減少進一步的身心傷害。

但是,過度或持續過久的情緒、行為問題,則會有害健康。當自己或他人出現“高出常態”的症狀表現,比如興奮沖動、言行紊亂、焦慮煩躁等時,需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但許多“低於常態”的心理現象,比如情緒低落、疲勞、悲觀絕望等,卻很容易被忽視或者低估。其實后者的危害性,很多時候並不比前者小,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由於這些症狀本質上源於“疾病”,而通過正確診斷和規范治療,絕大多數都能獲得顯著療效,因此,早期識別、盡早干預尤為重要。

阻礙我們及時尋求幫助的主要因素,一是缺乏相關科學知識,認識不到這些異常現象屬於需要干預的“疾病”﹔二是不了解或者不信任專業幫助的資源與途徑﹔三是對精神心理問題存在“病恥感”,不願或不敢求助。

一旦在認識上打通這三個“堵點”,我們需要進一步做的,就是以下幾點:

1、重視預警信號。與平時相比,近期是否出現:(1)睡眠、飲食模式的變化,比如早醒、失眠、食欲減退或明顯增大﹔(2)容易激動或煩躁不安﹔(3)長時間疲勞或感覺精力不足﹔(4)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差﹔(5)優柔寡斷,失去對愉快活動的興趣﹔(6)自卑或脫離實際的內疚、自責﹔(7)感到悲傷或空虛﹔(8)脆弱,容易流淚哭泣。

2、了解風險因素。與其他人相比,具備某些特殊條件的人可能更容易“失控”。包括:(1)既往有過自殺未遂史﹔(2)有酒精或其他成癮藥物濫用﹔(3)已明確診斷過精神障礙症,比如抑郁症﹔(4)有精神障礙或心理行為問題的家族史﹔(5)社會孤立,比如缺少親朋好友、行動不便、語言不通等﹔(6)患有慢性病或者殘疾,或者曾經有過顱腦損傷﹔(7)最近接受過精神科住院治療﹔(8)存在明確的重大壓力,比如失去家人或摯友(包括關系中斷)、工作或生活壓力過大、遭受霸凌等﹔(9)有過其他重大心理創傷或遭受虐待史。

3、了解和增進保護因素。即便存在較多或較高的風險,也可通過提升某些方面,來保護我們免受或減少心理問題困擾。包括:(1)有尋求專業精神或心理健康幫助,乃至接受必要的藥物等治療的意願﹔(2)與家人、朋友、社區和社會機構保持緊密聯系﹔(3)遠離加重心理危機的環境,比如屏蔽過載的負面信息、主動轉移注意力、遠離成癮物質、移除可能致命的物件、避免獨處等﹔(4)掌握較豐富的生活技能,比如面對逆境的心理韌性、解決問題和適應變化的技巧﹔(5)具備較強的自尊心,生活中的目的感或意義感較強﹔(6)有較強的個人信仰,精神和物質生活豐富,興趣愛好廣泛。

4、自助和求助。除了“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以外,疫情下多數“低於常態”的心理行為問題源自於孤獨和絕望。我們對抗這些感覺的最有力工具,就是與他人建立和保持聯系,以及用健康的方式疏泄和處理我們的壓力。當尋求幫助的行為增加時,消極、失控等風險通常就會降低。簡單且有效的自助措施包括:(1)保持良好的作息,尤其是保障睡眠﹔(2)規律運動,尤其是各種有氧運動,比如在家跳劉畊宏健身操﹔(3)培養興趣愛好,比如學習烹飪、種植、樂器等,把每一天安排充實,讓自己“忙起來”﹔(4)學習鬆弛訓練技術,比如瑜伽、冥想、正念等﹔(5)音樂也能通過安全和創造性的表達來傳遞感受、提供安慰,有助於應對絕望情緒﹔(6)將信任的專業機構、心理熱線等資源儲存到自己手機、電腦上,一旦有需要可以隨時求助,比如“上海市心理熱線”是962525,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急診咨詢電話為34773079。

上海市16個區也都有精神衛生中心。近期上海市、區整合的“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平台”也逐步完善並開展線上服務。大家也可以向市區兩級的專業機構求助。

作為親屬、朋友、同事、鄰居,也需要對處於心理健康高風險中的人保持關注。一是了解前述預警信號、風險因素、專業資源信息﹔二是主動保持聯系,提供心理支持,協助解決沖突和問題,必要時做好安全陪伴﹔三是積極尋求專業幫助,協助或者安排去專業機構接受評估和治療,一旦明確了診斷,還要協助患者管理藥物,定時按醫囑服藥和隨訪。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