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畫展與電影同步 引發話題"喜歡上海的N個理由" 

2022年01月11日10:34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畫展與《愛情神話》同步 引發話題“喜歡上海的N個理由”

  洪健作品展牆                            

  洪健《愚園路1136弄31號》                            

  洪健《邑No.3》                            

  洪健《邑No.4》                            

  何曦《山水》 圖片/主辦方提供 制圖/潘文健                            

  晨報記者 詹 皓

  近期,滬語電影《愛情神話》上映引發關於上海文化和上海人的熱議,而與電影同期,上海歷史文化名街愚園路上的芊荷藝術空間舉辦了“城下——那邊風景 海上四人展”,參展的四位藝術家何曦、洪健、白瓔、邵仄炯全都是有影響力的上海籍畫家,他們的畫,無論是否直接表現上海,都滿含著對於上海城市文化的深度思考。

  2022年1月9日,一場“喜歡上海的N個理由”藝術對話在芊荷藝術空間展開,對話由“城下——那邊風景 海上四人展”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徐明鬆主持,參與對話的,除了畫家何曦、洪健,還有寫出了《上海制造》《為什麼是上海》《上海分寸》“上海三部曲”的著名作家馬尚龍和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立行,他們都分別講述了自己“喜歡上海的N個理由”。

  畫家洪健長期關注上海城市建筑,筆下不但畫老洋房,也畫老城廂。洪健的青少年時期生活在南市(今屬黃浦區),大學畢業后生活在復興西路,屬於衡復風貌區。洪健說,這兩個地方居住環境不一樣,人們的思維方式也不一樣。“我的繪畫也分兩部分,我畫西區老建筑,帶著浪漫的或某種哀傷的情緒在裡面﹔畫老城廂建筑,則完全是一種感嘆。1990年代以來,上海城市改造過程中,我年少時生活過的地方有了很大變化,帶來一些傷感和失落,我是想畫出以前對它的感受。”

  洪健表示,中國古代繪畫裡,除了界畫,並沒有畫建筑的,界畫描繪的也都是金碧輝煌的宮廷建筑。上海城市包容開放,能吸收新的東西,上海藝術家的思維相對來說比較活躍,更能吸收外來東西,並融合本土元素。1950年代以來,上海中國畫院的老前輩們也都畫過新的城市生活主題。因為有上海這座城市,藝術家們才能作出這樣新的實驗和嘗試。“我對於城市建筑主題創作,也是鑒於這樣的基礎。我最有感情的,是這座城市的建筑、街道和氣息,我希望畫出這座城市本質的東西,包括西區老洋房,也包括老城廂。”

  藝術家何曦雖然筆下沒有直接畫上海,但他對於人和城市的關系描繪,城市帶給當代人隔膜、疏離感的描繪,常常帶有寓言性質,令人叫絕。何曦說,“是上海這座城市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五六歲就從北京來到了上海生活,能感受到城市裡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在上海,人跟人的交往是有分寸的,不善於跟人交流的我就更把自己封閉起來。但我又是一個喜歡看外面的人,所以馬尚龍老師講我是在屋裡看屋外的感覺,是隔了一層玻璃窗的感覺。我后來畫了代表城市的符號——玻璃。我認為,玻璃讓人可望不可即,這代表了我對於城市裡人與人關系的看法。”

  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立行認為,此次參展藝術家的作品調性都跟上海城市文化息息相關。喜歡上海的理由,不同年齡、不同群體、不同街區、處在不同歷史階段都會不一樣,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何曦和洪健兩位藝術家喜歡上海的理由是什麼呢?我認為是中西融合。他們兩位的畫室是在岳陽路的上海中國畫院,大樓外面是宋子文舊宅,他們畫畫之余,面對老房子,肯定思緒聯翩,他們兩位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熏陶了好多年。洪健畫鄔達克老建筑,畫上海工業遺存,他是一位畫上海中西融合建筑的抒情詩人,在他的畫面當中,體現了對上海真正的熱愛。何曦不畫建筑,也不直接表現城市風貌,但他有著中西融合的藝術思維方式。他始終帶著批評的眼光看待城市,能獲得別人沒有的發現,在他的畫中,有令人反復思考的余地。洪健和何曦的畫其實都已經從宣紙上升華了,他們對城市非常敏銳,這是偉大城市所賦予他們的藝術觸角。”

  作家馬尚龍說,《喜歡上海的理由》這首歌是2000年開始流行的,但歌中所唱的喜歡上海的理由,很多已經是過去式了。很多影視、文學和美術作品都描繪上海,但往往是大上海題材,好像離開了陸家嘴、外灘就不是上海了,偏偏到了電影《愛情神話》這裡,講的是小上海,方圓兩公裡地方發生的上海故事,其實,大上海就是由無數個不同的小上海所組成的。《愛情神話》口碑很好,但票房不是很好,因為很多其他城市的人並不容易看得懂,上海的城市生活是由歷史積澱而來的。“洪健畫的老城廂石庫門曾經是我們不喜歡的房子,但是過了多年以后,我們看到了這些房子的美學價值,看到了它對於城市的意義。雖然我們未必見得喜歡住到裡面去,但這是我們城市的一部分,是上海市井文化的積澱,你看到了這樣的房子,就好像看到了我們城市的積澱。”

  徐明鬆認為,洪健這些年一直孜孜不倦地畫上海的老建筑,絕不是表面上對城市景觀的描摹,而是透析出城市的肌理和記憶,堪稱上海城市建筑的圖像文獻。“他的作品裡沒有人,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人的存在,這就是藝術家對於上海歷史文脈的發掘。何曦的作品有很豐富的線索,更具哲理性,他用玻璃隱喻城市,那種坐困愁城的感覺,他不斷地梳理出人和自然,人和未來的關系問題。洪健和何曦的作品都跟城市有很大關系,也都有很好的分寸感。洪健畫過鄔達克設計的上海建筑,鄔達克是位商業建筑師,但他的作品包括國際飯店、武康大樓等等商業建筑給上海帶來的文化影響為什麼如此深厚,會成為我們喜歡上海的理由?就是因為上海城市那種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