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崇明:農污治理水到渠成,鄉村振興開花結果

2021年11月17日15:12 |
小字號

漫步在崇明的鄉村,一幅自然生態的田園風光圖在眼前次第展開:綠樹成蔭、花草繁盛,良田阡陌、池塘散落,一河碧水繞村而過……這樣的田園小景如今在崇明鄉村隨處可見。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污水也越來越多,處理難度更是越來越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小河溝,讓很多老人們感慨“曾今在小河裡摸魚抓蝦的時光一去不復返”。為此,崇明區下大決心,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大工程、民生工程,趟出了一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群眾家門口的小河從黑臭逐漸變得清澈,魚和蝦也回來了。

按下污水治理“快進鍵”

2017年,崇明區在全市率先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出水水質提升至“一級A”,在控制出水標准、處理技術和工藝、建養一體、實時監測等方面大膽開展了探索。但在實施過程中,因為經驗不足,部分設施處理成效並沒有達到預期。

對暴露出的問題,崇明區高度重視,反復研討。區委區政府多次現場考察調研並召開動員會,先后組織市行業頂尖專家指導技術攻關,按下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標改造的“快進鍵”。針對出水水質不達標的設施,結合崇明覆蓋面廣、設施量大的實際,實行一村一策,確定了採用納管、歸並、就地改造等三種路徑進行提標改造的方案。在實踐過程中,崇明區進一步創新突破,根據國家最新的污水治理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將淨化槽的出水收集后再集中處理,新的處理設施布置在臨近林地、農田,便於中水回用林地、農田灌溉,進一步節約利用水資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截至今年9月底,農污處理提標改造現場建設任務全部完成,設施排口從1.69萬個歸並為182個,年底前將陸續完成竣工驗收。

發動黨員群眾齊參與

作為行業管理單位,崇明區農水所黨支部成立農污處理提標改造“攻堅黨小組”,依托黨員技術骨干直插工程現場,保証項目進度和品質。

黨員吳育君經常直插村居一線,手把手教基層干部和志願者開展日常監管。他隨身的工作筆記裡,密密麻麻記錄著各項目每天的進展、關鍵時間節點、難點問題解決情況。堡鎮水務所黨員黃英經常放棄休息日,下基層、進現場,逐村逐點位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在她的努力下,堡鎮農污治理提標改造工程順利推進。除了黨組織、黨員的示范引領,人民群眾也是農村水環境治理的主力軍,崇明區依托黨建“微網格”和立體式黨群服務體系,構建起了人民群眾齊參與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防護網”。

截至目前,崇明區依托“萬千百”工作體系,選聘民間河長志願者11569名,建立愛水護河宣傳點888個、村居河長制工作站287個,實現357個村居護水聯動。

農污治理水到渠成

崇明區三星鎮新安村河網密布,縱橫共有41條河道,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過去,新安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匯集到村邊河道池塘中,成為主要的污染源,日積月累形成了黑臭水體。

為此,新安村全面開展農污建設和提標改造,全村農戶實現全覆蓋全治理。平均2-3戶村民安裝一個淨化槽,將廚房、衛生間污水全部收集。收集的生活污水先進入淨化槽,通過A/O及生物接觸氧化等生化工藝,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隨后,淨化槽處理后的尾水再集中歸並至大噸位末端處理設施進行再處理,確保處理后的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此外,新安村還採用了“智慧河長”模式,使用無人機巡視河道,常態化監測水質,實施積極管控。

相比幾年前,新安村已告別“污水靠蒸發”,呈現“清水繞人家”的景致。現在的新安村到處鳥語花香,小橋流水,綠色自然。憑借水暢景美,新安村順利成為崇明區發展“田園綜合體”的試驗田。這個“綜合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通過農民合作社,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已成為推動村內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的新載體。

崇明區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通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打造出一大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鄉村。

(來源:上海基層黨建網)

(責編:沐一帆、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