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活用群眾工作法,推進舊房成套改造

2021年04月19日10:29  
 

 “三舊”換“三新”是普陀區委、區政府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關鍵舉措,而這也正是為居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抓手。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堅決貫徹落實這一理念,面對急、難、險、重的舊住房成套改造硬任務,通過三個“一線群眾工作法”,展現“咫尺之間見精細、兒女之情顯溫度”的工作態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實現后疫情時代舊住房成套改造的“加速跑”,逐步將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願景圖”,一步步轉化成為身邊可及的“實景圖”。

織密關系網,“零距離”聯系群眾

組織延伸。健全優化成套改造“臨時黨委+臨時黨支部”的二級組織設置,將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成套改造的最前線。通過黨組織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切實把成套改造的政策要求傳遞給每一個涉改居民,更好地統一思想,加快推進改造。

責任包干。在涉改基地因地制宜地組建工作組,每個工作組對口聯系若干涉改居民,負責做好涉改居民的基本情況排摸、矛盾問題化解、簽約外搬工作等成套改造全過程,真正做到無縫對接、密切聯系。

感情滲透。注重排摸涉改居民的社會關系,特別是對改造工作有想法、不支持的居民,挖掘能夠跟他們說得上話、聽得進話的重要關系人。積極爭取重要關系人的理解和支持,使其成為打消涉改人員顧慮、轉變想法觀念、推動簽約成功的關鍵“鑰匙”。

激發自治力,“全覆蓋”發動群眾

居民“唱主角”。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保障居民群眾的知情權,讓居民群眾充分了解、充分表達,參與到改造簽約的全過程。改造前,召開聽証會,充分聽取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將合情合理的意見建議吸納,促進方案優化。改造中,設計師入戶,與群眾面對面溝通想法,用“量身定制”換群眾滿意。改造后,將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美麗家園”打造的實景,進一步增強群眾認同感、參與感。

民主“共協商”。積極搭建“紅色議事廳”平台,將成套改造工作推進中的難點問題作為民主協商的議事議題,並轉化為“事和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心成套改造助力團”等積極有效的自治項目。通過居民的群策群力、共商共議,化解改造工作難題,減少“爭吵聲”“抱怨聲”,增加“人情味”“煙火氣”。

骨干“強助力”。積極挖掘涉改小區中的黨員骨干、群眾骨干,加入到成套改造工作組,發揮群眾做群眾工作的更大優勢,為改造簽約提速。注重將對成套改造由不支持到支持的居民,轉化為攻堅的中堅力量。街道原有的一名居民李建新被成功轉化,並成立了名字響當當的“阿興工作室”舊改志願者團隊,成為簽約工作的重要“外援”。

巧用朋友圈,“組團式”服務群眾

攻堅為民,勇當“說客”。針對成套改造簽約中的“釘子戶”,依托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的機制優勢,由街道和涉改居民所在單位共同“出擊”。著重為“釘子戶”解決簽約難題,切實為改造簽約增加強有力的外援力量,以共建合力共同破除改造攻堅路上的“阻礙”。

志願惠民,甘當“伙計”。針對老弱病殘等特殊情況,以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項目為載體,為改造外搬中的特殊困難居民,提供個性化、精准化的公益志願服務,用黨建的溫度讓改造更加暖心。

打造“為你找房”項目,由中介公司與街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優先提供短期租借房源,並減免中介費用,實現找房無憂。組建“紅色搬家先鋒隊”,由區域單位青年黨團員等為有需要的居民義務搬家,實現搬家無憂。設置“臨時倉庫”,整合區域單位資源,免費提供臨時存儲大件家具場地,實現過渡無憂。

創新便民,爭當“智囊”

以區域化黨建來引智、聚智、提智,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的專長優勢,為成套改造方案優化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研發成套改造VR全景導覽平台,打造線上實景“樣板間”,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增強居民對改造的迫切願望,成為助推簽約進度的加速器。在成套改造基地辦公室內打造廚衛改造后的1:1實體空間,讓原來的“紙上談兵”變成“身臨其境”,幫助居民更好理解方案、更加方便與設計師溝通方案調整細節。

曹楊新村街道將牢記初心使命、勇擔責任,巧用、活用群眾工作本領,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發揮群眾智慧、匯聚群眾力量,不斷實現改造簽約“加速跑”,推動老房煥新顏、群眾展笑顏,真正把這項民生工程打造成了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生動詮釋“美好曹楊、幸福家園”的深刻內涵。

(來源:上海基層黨建網)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