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極不尋常”!上海政協會風有何“大不同”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姜泓冰 王文娟 鄔迪

2021年01月27日11:02  來源:全國黨媒
 
原標題:大江東︱“極不尋常”!上海政協會風有何“大不同”

大江東圖片.jpg

1月26日下午,政協閉幕大會現場。王文娟攝

4:15,上海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閉幕會議舉行﹔4:45,主席會議﹔4:55,常委會議……短晝加上陰雨,1月26日下午,當800多名政協委員走出上海世博中心時,這座城市已是暮色四合、萬家燈火。

翻回前一天,政協會議的日程安排是這樣的:1:00,分組會議﹔2:00,大會發言﹔4:00,主席會議﹔4:40,常委會議。

會場之外,上海正在經歷疫情防控常態化狀態下第二次發現本土病例、追蹤溯源、隔離防控的緊張過程。

會場之內,上海社會各界的政協委員究竟在關注什麼?有哪些不同尋常的改變?

閉幕之際,讓大江東工作室帶大家“一起來找茬”,看看這一次的政協會,有哪些“大不同”。

1月24日,委員們在分組討論。王文娟攝

會期壓縮,“密度”提高,發言精確到秒

提前兩天報到,做核酸檢測,交健康承諾書和14天體溫監測記錄表﹔和証件同時領到的,還有集中住宿的房卡﹔分批分時進酒店,檢測結果出來前,不出房間不串門﹔進出統一乘車,不能點外賣收快遞﹔嚴格劃分內圈和外圈,互不交集……做足預案,從容不亂,從政協委員到跑會記者,體驗了一把“閉環隔離”狀態下的工作和生活。

“今年與往年肯定不一樣,除了吃飯和發言口罩摘下來,其他所有時間都戴著口罩,每位參會人員都測過核酸。”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科教研室副主任周蓓華委員說。

會議節奏也有新變化。往年,分組討論常有超時情況,今年,因為防疫需要,會期壓縮,每場會議嚴格控制時間。大江東工作室在幾個組別都注意到,委員們發言大都言簡意賅,直奔重點,偶爾有人“穿靴戴帽”都被不客氣地提醒。“這樣不拖沓,給了更多委員發言機會。” 周蓓華感慨。

會期緊、形式簡,節奏快、密度高、管理周密,今年政協全會改進會風,明顯“大不同”。

1月25日上午,按慣例,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分別參加政協的七個專題會議。市委書記李強參加“強化‘四大功能’,服務新發展格局”專題會,東姐竟然沒有看到以往會上常見的爭搶發言場面。十幾位委員一個緊接一個,自報委員號、姓名,立即談主題、擺問題、提建議。汪勝洋、鐘永喜、邵楠、胡宏偉等好幾位委員的發言,都精准停在倒計時顯示“0:00”,嚴絲合縫,顯然做過精心准備,內容和表述簡煉再簡煉。楊燕青委員准備了3項建議,為了在規定時間講完,她的語速快到像連珠炮,穩穩結束在最后一秒,惹來全體委員屏息傾聽后的一次集體爆笑。

從“面對面”變成“屏對屏”,數字化轉型這樣發生

1月21日,政協委員們已集中,兩會尚未啟幕,正趕上上海本土病例再現﹔以后幾天,確診病例消息每天傳來。開會間歇,委員們偶爾也會談論疫情,醫療衛生界別委員更成了記者追問的熱門對象。多數時候,大家仍按部就班,專注於長期關注調研的民生問題,以及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的“十四五”規劃乃至2035年城市發展目標的探討。

“我們非常有信心,上海能夠控制住疫情傳播。”胡翊群委員接受採訪時直言:“不應該隻想到眼前應對,重新規劃完善綜合性的超大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這才是重點。”

從容篤定,緣於准備充分、組織周密。

“辛苦大家利用中午時間看提案。因為集中住宿,這次我們就能利用晚上安排開會了!”上海市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鳴在1月22日第一次集中提案審查會時說。

今年的政協會,連吃飯也與以往不同。每間政協分組討論教室門口,都貼了一張表格,標明委員們的早、中、晚三餐,都被分為三個餐廳兩個時間段,根據組別錯峰就餐,每組就餐人數都有詳細記錄,最多的一組為211人。

1月23日,一場特殊的“面對面”咨詢,在“雲端”進行。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會同市人大、市政協有關部門,組織市大數據中心等搭建應詢平台,44家單位、672位業務部門負責人,在227條線路上為1600余名代表委員提供在線咨詢服務。

現場咨詢是上海每年“兩會”熱點活動,往年都是各應詢單位在會議現場擺攤設點,今年改在線上。代表委員隻需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一網通辦”總門戶的“建議提案辦理”專頁,在咨詢時段內輕點屏幕,就可與應詢單位實時交流。從中午到傍晚的兩個時段裡,各應詢單位共接受646位代表委員的在線咨詢,處理咨詢事項482件。關注度較高的,要數老舊住宅加裝電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交通路網規劃、人才落戶政策、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等問題,溝通效果良好。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周武忠委員向文旅局咨詢了有關旅游規劃設計資質申報和即將舉行的崇明花博會上海對外地游客提供配套服務等問題。“很便捷!這是防疫催生的新舉措,也是化危為機,順應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治理建設的有益探索,是思維模式、工作方法的革新”。他希望這樣的在線咨詢保持下去,普及開來,成為便民服務措施。

提案審查現場。王文娟攝

他們最關注,不隻有當下疫情,更有“十四五”“2035”

截止1月24日下午,本次政協大會共收到提案912件。其中,委員個人或聯名提案794件,佔總數87.06%﹔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界別和政協專門委員會(指導組)提案118件,佔總數12.94%。按提案關注的領域類別分,最多的是有關社會建設的提案,有406件,佔總數44.52%﹔其次是有關經濟建設的,329件,佔36.07%﹔其余,是有關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提案。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委員們更多關注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如發展“五型經濟”、建設“五大新城”、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和“兩張網”建設等,是政協提案中比例最高的內容。

除了關注點隨著時代變化,今年的集體提案、聯名提案也較多,調研很務實,意見建議凸顯時效性和前瞻性。

“本屆政協委員經過兩年參政議政實踐,互相之間也更熟悉、合作更默契,很多委員聯名提交的提案,經過充分調研和反復討論,質量很高。”黃鳴委員說。

“為做這個提案,我們拉了一個微信群,線上收集意見,梳理資料,線下一起實地調研,在群裡不停溝通協商,做到中間發現研究方向發生了偏離,再拉回來。前后七易其稿,用了整整180天。”一份有關上海新基建發展和未來打造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提案,是由15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說起提案醞釀、調研和寫作過程,王俊委員說,“吵架”是經常的。

“每一稿出來時,就是一次火花碰撞的高點。大家會互相提出一些修改建議,”這份提案的另一位參與者宋鈺勤委員也說,一次次“吵架”打磨,提出的建議更有力,更有現實針對性。

1月25日下午,政協大會發言。 王文娟攝

在政協工作報告中,透露出的新變化還有更多——

2020年,上海市政協首次形成以政協黨組工作要點為統領,以協商計劃、民主監督計劃、議政調研計劃和學習計劃為配套的“1+4”工作布局,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成立12個學習小組﹔在全國率先制定加強和改進凝聚共識工作辦法,推動凝聚共識職能落實落地﹔1300多名政協委員堅守抗疫一線,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級政協委員捐款逾5億元﹔圍繞推動復工復產復市、搶抓新業態發展新機遇、穩定農產品市場供應等工作建言資政,提交相關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6700余篇。

(責編:嚴遠、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