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組學》上海開刊 創新土壤中又育出一本國際學刊

2021年01月19日14:35  來源:上觀
 
原標題:《表型組學》上海開刊 創新土壤中又育出一本國際學刊

  昨天,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傳出信息,該院與施普林格·自然合作新創的同行評審國際期刊Phenomics(《表型組學》)正式開刊。首期文章將陸續於本月上線並正式印刷出版。來自全球14個國家的27位科學家共同組成國際編委團隊,覆蓋了表型組學、代謝組學、蛋白組學、精准醫學、流行病學等多個相關研究領域。這意味著,在上海深厚的創新土壤中,又“生長”出一本基礎研究國際學術期刊。

  根植學術土壤,引領大科學計劃

  細看此次新刊“陣容”:復旦大學金力院士擔任主編,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Leroy Hood院士、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Jeremy Nicholson院士、德國萊布尼茲環境醫學研究所Jean Krutmann院士以及復旦大學唐惠儒教授共同擔任副主編,復旦大學丁琛教授擔任執行主編,可謂“大牛”雲集。此次開刊的醞釀,並非無本之木。

  不久前,“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在滬啟動。這是上海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項目通過對人體從宏觀至微觀的多個層次的表型特征進行跨尺度多維度研究,將首次在國際上建立先進的人類表型組學研究平台,全面制定我國人群健康表型組標准化技術體系,構建中國首例健康人群表型圖譜及數據庫。

  2011年以來,與表型組學相關的文章出版數量在人類遺傳學、流行病學、植物生物學等領域迅速增加,亟需Phenomics期刊出版平台專門服務於表型組這一科學社群。

  激發策源力,推進期刊“矩陣”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上海已成為原創學術期刊成長生發的沃土。在《表型組學》之前,已有多本期刊,在世界一流學術出版陣營中相繼嶄露頭角。根據科睿唯安2019年度期刊引証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科技發展,開拓更多的交流渠道和平台,有效地進行國際溝通和傳播,是全球學術領域共同的需要。創辦並辦好學術期刊,不僅可以開拓更大的發聲渠道,在科技創新領域獲得更為積極的話語權﹔更應該看到,在吸納全球學界投稿、交流,集聚各國最活躍的青年人才等方面,都可以成為獨特“龍門陣”。

  也有專家指出,如何更好地做好這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台,進一步激發城市科技創新策源力,是否能有意識地推進“上”字頭學術期刊“矩陣”建設?集散成團,遙相呼應。

  國外絕大多數優秀學術期刊都屬於某一出版集團,通過母刊、子刊等多重關聯,共同放大“聲音”。如此,生發於創新土壤的學術期刊,能與區域發展相輔相成。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