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罕見!一件專利兩次許可,合同總額達11.28億元

2021年01月19日10:12  來源:上觀新聞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完成公示,將中國發明專利“增強激動型抗體活性的抗體重鏈恆定區序列”及其國際同族專利一個靶點的專利權以獨佔許可方式,授權上海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實施,合同總金額約3億元,外加銷售額提成。2019年,這件中國專利的其他靶點以8.28億元合同總金額外加銷售額提成,獨佔許可給了蘇州一家企業。“這種把一件專利拆分,許可給兩家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案例,我在國內還是第一次見到。”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副所長吳壽仁說。

促成“專利拆分許可”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是上海盛知華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縱剛介紹,在上海交大醫學院科技處的支持下,盛知華與上海交大醫學院長期合作,為科研成果提供發明評估、專利價值培育、合同談判與合同履行監督等知識產權全過程服務。

作為張江專項“知識產權價值提升與實現”公共服務平台、科技部國家綠色技術銀行成果轉化平台的建設單位,盛知華從2016年起,一直為上海交大醫學院的抗腫瘤激動型抗體項目服務。項目負責人的論文曾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但盛知華認為,這項研究處於早期階段,如果用論文裡的數據申請專利,很可能得不到較大保護范圍的授權,這就影響了基礎研究的商業價值。為此,公司設計了多項實驗,為專利申請提供新的數據。經過這種專利價值培育,交大科研團隊申請的中國專利成為“平台型專利”,其權利要求覆蓋多種腫瘤和多個藥物靶點。此后,這件專利進入了PCT國際專利流程,盛知華協助科研團隊申請了美國、歐盟、日本專利。

由於是“平台型專利”,盛知華決定拆分它,以獨佔許可方式把各個靶點的專利權授予多家企業實施。“企業的財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整個專利許可給一家企業,一些靶點的新藥研發就會被擱置,這是對科技成果的浪費。”縱剛解釋,“當然,要拆分合理,避免被許可企業之間的直接競爭。”

獲得一個靶點專利權的上海企業表示,將利用專利技術,開發以多種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為適應症的創新藥。目前,他們正在開展臨床前研究,計劃今年底向國家藥監局申請臨床試驗批件。如新藥今后獲批上市,合同金額總計約3億元,包含研發、銷售裡程碑付款。

曾在國外科研機構技術轉移辦公室工作的縱剛說,“專利拆分許可”模式在國際上較為常見,在國內卻是新鮮事。究其原因,是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識產權專業化管理普遍較弱,全過程管理體系有待完善,技術轉移復合型專業人才亟須培養。“原始創新成果如得不到高質量專利保護,它的商業價值往往會大打折扣,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也會受到影響。”

“專利拆分許可”在國內罕見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實施專利許可的比例不高,多為專利轉讓。“許可好比租房子,轉讓好比賣房子,前者的操作更靈活。”吳壽仁說,“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8號文要求,強化科技成果以許可方式對外擴散。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應提高專利普通許可、獨佔許可的比例,這有利於實現專利價值的最大化,也有利於科技成果的后續研發和完善。”

(責編:沐一帆、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