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垃圾,三輪分類,還會變成“壓縮餅干”!來看這些菜場的“高分作業”

2020年07月06日10:09  
 

菜市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去的地方,這裡每天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垃圾分類任務不輕。那麼,它們做得怎麼樣呢?

近日,浦東新區2020年菜市場垃圾分類實效測評結果出爐:浦東的163家菜市場中,161個處於達標水平,其中有44個菜市場測評得分為滿分100分!

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又有哪些垃圾分類管理經驗值得分享?小布去兩家菜市場做了實地探訪。一起來看→

PART 01

三輪分類 干濕垃圾清清楚楚

在新場集貿市場內,各種農產品琳琅滿目,小布看到,市民們穿梭在各個攤位前,挑選著心儀的菜品。

眼前這家從事家禽銷售的攤位,每天要賣掉40隻左右的雞鴨,而在市民購買之前,商販都會幫忙處理:家禽的腳環和包裝袋屬於干垃圾,分離出來的內臟和骨頭則屬於濕垃圾。

別看現在他們分得清清楚楚、十分嫻熟,一年前,如何將這些垃圾分類還真是一道曾困擾他們的難題。攤販李女士如今說起垃圾分類頭頭是道:“一開始我們搞不清楚,后來市場管理部門告訴我們,內臟都屬於濕垃圾,馬夾袋都是干垃圾,現在我們搞得門清。”

菜市場的蔬菜攤位,一直是垃圾產量大戶。眼前這家攤位面積約有45平方米,每天銷售蔬菜約600斤,是整個菜市場裡銷量最大的,當然垃圾的產出量也是最多的。

小布發現,這家攤位除了兩位蔬菜銷售人員負責上菜、賣菜之外,還專門配有一位工作人員負責分揀各類垃圾。垃圾分揀員陳女士說:“新鮮的爛菜葉都是濕垃圾,壞了的茄子、番茄也是濕垃圾﹔但是,玉米的皮、馬夾袋都是干垃圾,要放在干垃圾桶裡面。”

值得一提的是,攤販對垃圾進行分類只是第一輪,在菜場裡共有7名受過專業培訓的保潔人員幫忙檢查,如有差錯,則會進行二次分類。新場集貿市場副場長吳興妹說:“個別經營戶對垃圾分類還不太懂,但保潔人員是經常性、每個星期都要培訓垃圾分類知識的,具體的分類她們是最清楚的。”

盡管如此,在垃圾廂房裡,還有著第三道關口——垃圾分揀員。他們的工作職責就是再次檢查從市場裡運送出來的垃圾桶,如果有分錯,不僅要重新分揀,出錯頻率高的商戶還將面臨處罰。吳興妹說:“三次以內,我們會給予警告處分﹔第四次如果再發現,我們將要罰款30元,第五次的話就是罰款50元﹔如果依然沒有改善,會取消第二年的租賃資格,並取消誠信經營戶的評選資格。”

三級分類的嚴格舉措,讓新場集貿市場所有的干濕垃圾被分得清清楚楚,在這次測評中拿到了接近滿分的好成績。老百姓也真切感受到了環境的變化,市民蔡先生說:“我孫子以前不願意來的,覺得這裡太臭了,現在我來菜場,孫子會表示他也想一起來。”

PART 02

垃圾處理器上線 濕垃圾變身“壓縮餅干”

位於張江鎮益江路433號的浦商鄰裡薈益江店,門口的前台、休息區提升了菜場整體的空間感和舒適度,1200平米左右的菜場共有78個商戶,按鮮活、干濕、生熟功能區分。

由於前來光顧的大多是年輕白領,因此攤販們經常要幫助顧客將蔬菜分揀干淨,這樣產生的濕垃圾數量就多了起來。

在這家菜市場裡,藏著一個“大家伙”——垃圾處理機。它佔地面積約15平方米,可以把各類濕垃圾經過分揀、粉碎、固液分離后,對殘渣進行物理分解和壓碎,壓縮產生的廢水也通過一條專用排水溝排出。

垃圾處理機操作員魏先生說:“我這裡每天大約有2噸垃圾,處理好隻有0.2到0.3噸的垃圾,產生的污水這裡也處理掉了。我基本都是下午一點鐘到兩點鐘處理,一個小時就可以干完。”

這台給大家帶來方便的機器,雖然身價不菲,但從這份投入中,也能看出菜場經營方對於垃圾分類的高度重視。浦商鄰裡薈益江店負責人吳建美說:“我們花了很大投資,設備花費了27萬元,加上土建費用達到35萬元左右,土建工程包括了水的沉澱池、包含污水處理和劑量處理。”

小布了解到,這款現代化的機器目前已在張江鎮的兩家菜市場投入使用,下一步還將在其它菜市場裡推廣、普及。張江鎮區域發展辦工作人員顧斌華說:“投入值得,效果很明顯,自從買了濕垃圾處理機之后,我們做到了濕垃圾不過夜,垃圾的體積壓縮到了10%到20%。”

(來源:浦東發布)

(責編:陳晨、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