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基層研討“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

2020年06月05日16:51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6月5日電 近日,上海楊浦區召開主題為“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的專家座談會。來自政府和基層社區管理的與會人員圍繞社區疫情防控的做法與經驗、如何開展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政治學系主任、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劉建軍教授認為,首先要找回自然,重新思考、重新確立人與自然的關系。現代性導致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傲慢與狂妄,制度構建與運轉忽略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中制度構建與運轉要更多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應固化三人小組制度等好的制度,降低社區治理成本。劉建軍認為,后疫情時代應該快速推進七個方面的制度進入常態化。這七個方面是:快速推進黨建引領“三駕馬車”制度化,快速推動責權統一的居民參與體系制度化,構建條塊關系、綜合治理與專業治理良性關系,探索建立社區捐贈制度,探索建立公益招募制度,固化智能化治理經驗,推動構建健康社區。

楊浦區社區工作指導組組長、楊浦區民政局局長明依認為,社區疫情防控中有八個方面的工作經驗可固化並可用於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一是統一指揮,形成合力。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主軸”作用。二是依法科學,精准施策。市、區行政機關採取的各項防控措施於法有據、疫情信息公開及時規范、居家隔離措施嚴格落實,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資源下沉,屬地管理。採用屬地管理、關口前移、資源下沉的防控模式,筑牢社區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四是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及時推廣基層社區因地制宜創新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法。五是嚴守底線,不留盲區。健全嚴守底線、不留盲區的特殊群體救助保障體系,確保不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六是應急保供,平穩有序。建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彌補市場失靈的應急物資和應急服務保供機制,保証社區防控物資和居民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到位。七是聯防聯控,多元參與。推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打造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大治理格局。八是組織保障,堅實有力。依靠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為社區疫情防控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浦東政和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羅新忠認為,建議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28字社會治理體系的表述中加入“社區固基”四個字,體現社區的基礎性作用。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可在六個方面發力。一是健全志願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制度保障和激勵機制。二是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不能簡單移植、照搬照抄西方的“小政府”模式。目前,社區居民就像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既想擺脫政府,又離不開政府。三是要下大決心解決住宅小區物業治理問題。在中國目前的住宅小區治理中,封閉式管理利遠大於弊。四是加強科技支撐。進一步擺脫以“人海戰”“高消耗”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社區防控模式。五是健全法治保障。居民義務起點低,應重新認識和評估法治保障在社區治理和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六是把握社區治理趨勢。把握治理體系的平衡趨勢,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分散力量辦小事的有機統一、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有機統一。把握平戰結合趨勢,加強社區應急體系建設。把握治理結構的整合趨勢,實現“黨建引領”這個“一元”對其他“多元”力量的有效整合。

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應禮敏認為,應統籌兼顧,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三結合”。面上統籌,將社區群防群治與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相結合。線上帶動,將優化營商環境與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相結合。點上加強,將完善社區治理與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相結合。楊浦區公安分局治安支隊支隊長張建忠認為,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應該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充分發揮智慧賦能效應,依托智能警務終端,助力人員管控。協同做好社區走訪排查,強化派出所屬地責任,繼續做好新增居家隔離人員智能門磁安裝工作。做好社區防疫宣傳引導,通過發放告知書、張貼工作提示等形式,向居民宣傳社區防疫工作。堅持嚴格規范文明執法,對於不履行居家隔離義務的境外人員,依法進行勸說、教育、查處,對不如實申報、違反居家隔離規定情節嚴重的,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上海政法學院任學強教授認為,為了充分發揮“法治保障”的功能,在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的過程中,社區疫情防控人員首先應當樹立依法防控的意識,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等法規,堅定長期防控意志,有力有據地採取防控措施,打好社區疫情防治的持久戰。其次,准確把握相關法規中的“社區出現病例”“社區疫情暴發”“社區傳播疫情”等概念的基本內涵,履行社區疫情報告義務,並根據疫情主管部門的指令,分別採取“管理密切接觸者”“限制聚集”“疫區封鎖”等應對措施。再次,在對有關人員採取嚴厲隔離措施時,注意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平衡,兼顧社區疫情防控的法治化與人性化,通過溫情執法達到社區安全的目的。尤其是對社區中困難老人、殘疾人、重大病患者、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要做好生活服務保障,堅決避免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發生。

還有一些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基層社區工作者認為,應該將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和社區治理結合起來,把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各項具體舉措抓實抓細抓落地。一是思想不鬆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繼續保持“防控思想不放鬆、防控標准不降低”。二是隊伍不鬆散。保留信息預報與核查隊伍、入境人員對接聯絡隊伍、“4+1”現場接受隊伍等多支隊伍。三是宣傳不鬆緩。密切關注社情民意,協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四是管理不鬆動,保留住宅小區進出人員測溫、外來人員驗碼等措施,繼續做好境外人員閉環管理。五是助力不鬆勁,時刻緊繃常態化社區疫情防控這根弦,扎實推進復工復產復學。(王多、沈文敏)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