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長時間宅家體質亮紅燈 體育“補課”刻不容緩

2020年04月29日16: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青少年長時間宅家體質亮紅燈 體育“補課”刻不容緩

  “野蠻其體魄” 體育拒絕“溫柔”

  正值陽春,全國各地陸續進入遲來的開學季。宅家多時,雖然有網課幫助,但體育課受疫情沖擊不小。重返校園,不少學生都出現了體重增加、運動能力下降等問題。

  洶涌的疫情,讓人們認識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野蠻體魄、強身健體,從青少年時期就要開始。然而,近年來中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指標令人擔憂。

  少年強則國強。隨著體教融合的深化,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已成社會共識。“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真正實現,離不開體育的全面參與。

  青少年體質亮紅燈

  久違了,體育課!隨著疫情好轉,各地中小學生陸續回到校園,熟悉的體育課也回來了。

  經歷了一個冬天的宅家生活,身體發福以及由此帶來的體能下降,讓不少老師撓頭。“班級裡的‘小胖子’和‘小眼鏡’本來就不少,現在的情況又給體育老師出了新的難題。”有老師表示,雖然疫情期間有體育網課,但受制於活動場地和教學內容,學生的鍛煉效果與平時有較大差距。開學后的體能測試發現,大多數學生的運動能力出現了下滑。

  針對疫情宅家造成的體質下降問題,各地採取多種方式,在保証安全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在浙江,一些學校的體育課不減反增,從一周兩節增加到一周五節﹔山西呂梁提出要求,“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針對防疫需求,各地的體育課上少了一些近距離的對抗性活動,增加了技巧性、趣味性的運動……

  青少年體質健康帶來的問題,因突如其來的疫情再度凸顯。近年來,中國青少年的體質狀況引發社會擔憂,也讓體育教育站到了聚光燈下。

  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問題中,近視率是一個顯著指標。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調查結果,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小眼鏡”人數超過1億。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近視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快速增長,高三年級學生近視度數高於600度的達到21.9%。

  缺乏戶外活動,是導致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專家表示,近視是由眼軸變長導致,青少年如果能夠在陽光下多運動,眼睛會分泌多巴胺等活性物質,從而抵抗眼軸變長,抑制近視發展。

  “小胖墩”“豆芽菜”……近年來各省區市的體質監測顯示,中國青少年的體質狀況不容樂觀。怎麼辦?體育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近日舉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要求。無數實踐証明,體育,是讓孩子遠離近視、遠離肥胖的首選途徑。與此同時,“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也是讓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不二選擇。

  體育“補課”刻不容緩

  因為疫情影響,體育補課需要提上日程。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整個社會的體育補課更是刻不容緩。

  近年來,體育課變成“萬能課”、為文化課讓路的現象少了,體育課的時間得到了保証。但看似熱鬧的體育課,實際的內容卻大打折扣。有人形容,很多學校體育課屬於“三無七不”——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不出汗、不臟衣、不喘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傷、不長跑。

  要想讓青少年從體育鍛煉中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的目標,體育的競爭性和對抗性等屬性不能被扼殺。本該是“野蠻體魄”的體育變成“溫柔”的體育,其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體育課“注水”,背后的原因並不難尋。一方面,很多家長雖然鼓勵孩子鍛煉,但前提是“三不”——不要累到、不要傷到、不要影響學習,體育鍛煉要隨時為文化課學習讓路。另一方面,在考試的指揮棒下,學校不得不選擇“重智育、輕體育”。由體育課帶來的“安全責任”,也令不少學校和體育老師束手束腳。

  專家表示,重文化學習而輕體育,仍然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常態。很多年輕家長雖然已經扭轉了觀念,但在大環境下,常常陷入矛盾和無奈中。讓孩子堅持體育鍛煉,仍然是一件道理人人懂,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的事情。

  在體育與學習的二元對立下,正值風口的體育培訓業也面臨著后繼乏力的困境。有從業者表示,雖然青少年體育培訓發展迅速,但低齡化趨勢明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學業的加重,堅持下來的人數呈數量級減少。

  “體育100分”只是起點

  解決“有心無力”的困境,需要態度堅決的制度保証。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基層實踐來看,體育在學校的地位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去年年底,雲南省宣布從2020年開始將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與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看齊”,“體育100分”一度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在體育技能考試中,雲南搭建了三大球、三小球、田徑、游泳、武術、拳擊、健美操等多個項目平台,供學生選擇。

  作為全國體教融合試點省份,雲南省還明確提出,在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都到位的情況下,出現學校體育意外傷害事故,學校不得認定為教學事故,不得追究體育老師和相關組織者責任﹔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不得追究學校和校長責任。這為校長和體育老師在校園體育安全責任認定上鬆綁解套。

  “要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表示,“如果沒有這一條,前面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諸東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組織學生課余訓練和比賽,但學生參與多少、參與得怎麼樣,對他自己沒有任何影響,參與體育鍛煉的內生動力就會嚴重不足。”

  事實上,除了雲南之外,天津、重慶等地近年來也增加了中考體育所佔分值。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體育中考在多地遭遇了被取消的命運。此前,浙江、福建和上海已宣布,因疫情取消中考體育測試,廣東等省份也對部分考試項目進行了調整。

  盡管“出師未捷”,但不少專家和老師認為,經此一“疫”,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隨著體教融合的深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

  劉 峣【編輯:房家梁】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