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 年輕人不願生娃了嗎

2020年04月28日14: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 年輕人不願生娃了嗎

  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 年輕人不願生娃了嗎

  5月10日是母親節,剛剛升級為媽媽的小冉要在混亂中度過自己當母親后的第一個母親節了。小冉已經好幾個月沒睡過一個整覺了,孩子沒有緣由地哭、換尿不濕、喂奶等事情常常讓她精疲力竭。“當媽的不需要睡覺,全靠一口仙氣兒吊著。”她告訴記者:“孩子笑的時候確實會感覺到欣慰,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痛苦的。”

  兩年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小冉,當時還沒有結婚的小冉明確表達不想生孩子,一方面是還房貸和租房的經濟壓力讓她和老公(當時是男朋友)喘不過氣來﹔另外一方面,自己剛找到工作,“一孕傻三年啊,生孩子前后這三年,事業基本廢了”。而且,小冉覺得自己的生活也很幸福,很充實,並不需要孩子。

  “拼命生下的女兒,將來一定要好好保護”

  去年小冉30歲,而立之年順利領証結婚。婚禮后沒幾天,小冉的老公給她看婆婆已經做好的嬰兒鞋子,“整個人都蒙了,感覺自己被‘騙婚’了一樣”。

  小冉夫婦兩個人在深圳租著一室一廳的小房子,孩子出生以后,小冉的父母、婆婆都從老家來到深圳。現在,小冉的家裡臥室一張床、客廳一張床,又在小區裡另租了房子供小冉父母住。

  小冉坦言,她明白自己不願生娃的想法不太可能實現,只是想晚幾年再生。沒想到,一次偶然的沒避孕讓小冉“中招”。

  小冉懷孕晚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她建檔的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在疫情期間收治了一位疑似新冠肺炎的孕婦(后來經核酸檢測為陰性),小冉害怕被傳染,便在孕晚期把建檔的醫院換成了深圳市龍華區婦幼保健院,從一家三甲醫院換到了二甲醫院。

  白天奔波於兩個醫院之間辦轉院手續,晚上回到家裡,小冉還要面臨孕晚期的反應,隻要一躺下,白天吃進去的東西就會涌到嗓子眼,小冉就一遍一遍去廁所吐,吐到后來嗓子都破了,晚上基本上沒法睡覺。

  今年3月9日,經歷了約12個小時的產程后,小冉生下了孩子。當孩子分娩出來以后,胎盤還沒有排出來,於是小冉又經歷了人工剝離胎盤,全程痛到“豬叫”,她感覺助產士在自己的子宮裡掏了一個世紀。

  這個過程中,孩子被助產士抱到她的身邊,讓她確認性別,此時小冉已經痛到意識模糊,隻覺得“內心很復雜不敢看”。從產房出來后,小冉的意識才逐漸清醒了一些,看著自己的女兒,切實地感受到了做母親的不易,覺得“拼命生下的女兒,將來一定要好好保護她,不許任何人欺負她,希望她可以幸福快樂一生”。

  中國人依舊普婚普育

  小冉生孩子之前的“恐育心理”在當下年輕人中並不少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是我國自1949年以來出生率的最低值。有輿論認為,出生率的降低和年輕人的“恐育心理”有關。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菊華告訴記者,2019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原因是15-49歲育齡女性減少了約500萬人,而20-29歲黃金生育期的育齡女性減少了約600萬。育齡女性人口的減少,勢必會造成出生人口的減少。

  20-29歲育齡女性的出生時間為1991-2000年,楊菊華分析說,除了當時我國依舊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的孩子少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的性別失衡狀況比較嚴重(男多女少),也是現在育齡女性人數少的一個原因。

  楊菊華說,我國出生率自2016年有了小幅回升以后,2019年是連續第三年下降,此后還會持續下降。然而楊菊華並未對此表示擔憂,她分析說,除了出生率,還應該看另外的數據——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57%,“這說明大家生育二孩的意願還是比較樂觀的”。

  至於網絡上“恐婚恐育”的一些言論,楊菊華認為要分清是普遍性意願還是個體化意願。根據她多年的研究分析和田野調查、訪談等經歷來看,中國人依舊普婚普育,只是結婚生育觀確實發生了變化。“過去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為了老年生活有保障往往會多生孩子,現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已經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人口,不需要靠多生孩子來保障養老了,同時養育成本的提高,也會使得大家生孩子的數量減少。”隨著中國人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30歲以后結婚生育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已屬普遍現象。

  此外,楊菊華還表示,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想法,讀書上學時的想法可能會隨著參加工作后閱歷的改變而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可能是源於自身,也可能是源於社會、家庭的壓力。楊菊華本人坦言,她在上大學期間也曾經覺得不結婚的生活很自由,可是現在認為結婚組建家庭,並且養育二胎是更為理想的生活方式。

  楊菊華曾經對不婚不孕的女性做過初步調查研究,除了個別主動選擇,大部分都是被迫的,“婚姻市場其實對女性是非常不利的。中國的婚姻市場有‘男高女低’的傳統,這不僅表現在經濟地位上,還在年齡上,如果女性錯過了短暫的最佳擇偶年齡,可選擇的面就會很窄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90后梁子去年也初為人母,她和老公都是從外地來北京上大學,畢業后留下來的“北漂”。現在,小兩口住在租來的房子裡。在要孩子前,梁子也很擔心目前的條件無法給孩子一個還不錯的環境。后來,梁子問了其他媽媽們,也在網上查了些資料,認為目前給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沒問題,“也不必事事追求最好的條件和環境,但一定要給孩子創造健康快樂的氛圍”。

  與小冉不同的是,梁子覺得養育孩子雖然很辛苦,但是更多的感受是快樂。梁子懷孕初期就經歷了比較嚴重的孕期反應,吃東西、聞味道都想吐,在辦公室也坐不住,得頻繁到廁所吐。孕早期的反應過去之后,梁子又開始“報復性”吃東西,導致在懷孕期間檢查出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每周去醫院上控制飲食的課程,平時吃的米飯也要用稱先稱出來,重量精確到克。

  到了預產期,梁子還沒有要生的跡象,於是去醫院吃藥、打催產素,宮縮了4天才要分娩。真正生孩子的過程長達15個小時,梁子“感覺自己要疼‘死’了,真的生不出來了”。

  然而,當孩子出來以后,梁子看到自己孩子的第一反應是“我兒子太可愛了!”她告訴記者,“因為是順產,就會覺得孩子其實也很努力,他也在和你一起受苦,他的腦袋要從那麼硬的骨頭中間鑽出來,肯定也會很痛苦。你要想你們是在一起努力,心理上就會好受一些。”

  生孩子之前,梁子是一位沉迷於王者榮耀的“網癮少女”,每天晚上要玩3個小時以上,有時候要玩到半夜兩點多。有了孩子以后,“別說是王者榮耀了,連看手機的時間都沒有”。

  梁子覺得更為重要的是一種心態上的改變,因為生活中有了更大的樂趣,也不惦記著游戲了。在梁子眼裡,孩子很神奇,“今天會抓東西了,明天會叫媽媽了,每天都有驚喜。而且每個變化都會讓我覺得‘我兒子好棒’,在家每天都忍不住用那種很‘浮夸’的聲音夸獎我兒子‘哇!你好厲害’!”

  梁子覺得帶孩子最大的成就感在於:“一個獨立於你之外的人,可以在你的養育下,慢慢長大。他現在是一張白紙,今后的性格、價值觀等都會有你的印記,所以你要約束好自己。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媽媽首先要做好,然后才能通過行為去影響孩子,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在梁子看來,“母親,這個詞語,並不像傳統意義上講的隻有偉大、無怨無悔地付出,更多的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