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上海會客廳專訪系列之:

袁振國:復學后,線上教育該何去何從?

唐小麗

2020年04月25日09:36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節奏,甚至連高考都因此延期一個月。

如今,國內疫情逐漸平穩。下周一4月27日,上海高三年級、初三年級將返校開學,非畢業年級分批返校時間也基本確定。學子們復學在即,當大家再次回到真實課堂,線上教育還能繼續下去嗎?屆時,線上教育是再次回歸原點,還是抓住機遇升級?人民上海會客廳邀請到了著名教育學者、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教授,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著名教育學者,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袁振國

記者:今年年初,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學生們無法返校上課,全國各地學校“停課不停學”,採取線上授課方式繼續為學生教授學業。復學后,您覺得線上授課還會繼續下去嗎?

袁振國:當前,全世界正在全力抵抗新冠病毒疫情。中國不僅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經驗,而且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為全世界共同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學校教育“停課不停學”,充分發揮了網絡在線教育的作用,檢閱了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巨大成效。

廣大師生已經逐漸適應了線上教育,有些甚至更喜歡線上教育。現在,不少地方已陸續復學,不少家長提出,希望復學以后線上教育不要撤銷,希望繼續保持下去。應該說這是對線上教育最大的肯定。我們千萬不要偃旗息鼓,要抓住這個機遇,把線上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王保星老師在線授課

記者: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何區別?各自有哪些利弊?線上教育的優勢在哪裡?

袁振國:線上教育並不是簡單地將線下教育移到線上,如果線上教育只是線下教育的翻版,勢必隻能起到臨時替代或補充的作用,獨特的優勢就不能發揮出來。線上教育的最大優勢就是互聯互通,具有線下教育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線下教育的資源局限於圖書館、教科書,而線上教育是一個知識和信息的海洋,學生可以自由翱翔。線下教育的交流局限於課堂上的單個老師或同學之間,而線上教育可以四通八達,可以隨時隨地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網站相連接。

線下教育的互動極其受限,一個人隻能和一個人或一個組交流,整個班集體也隻能運用一種教學形式,而線上教育可以無限放大人群溝通的渠道和空間,無限面向任何人與任何人的群組結合,組建豐富多彩的社區。充分利用這種任意聯系、任意分組,任意交流的作用,將有益於促進社會性學習的加深,合作能力的增強。

此外,線上教育完全可以突破所有人在同一時間、按同一進度學習同樣內容的限制,可以各取所需,各揚所長,可以突破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這種以教定學的模式,實現以需定學﹔可以突破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選擇不同的交流方式,變被動為主動。互聯互通和不受時空限制,為線上教育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功能提供了可能。

華東師大外語學院學生許宇桐正在居家線上學習(圖片均由華東師大提供)

記者:有網友認為線上教育雖然適應了大規模集體教育的要求,但卻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實現線上教育的轉型升級,為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創造可能?

袁振國:我們知道,現代教育制度的基礎是班級授課制,它適應了大規模集體教育的要求,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效率,但是它的最大弊端就是標准化、齊步走,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線上教育把線下教育的這種模式簡單搬到網上,線下教育的這種弊端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放大和強化。

所以,我們要以這次大規模線上教育的成功運用為契機,實現線上教育的轉型升級,為提供可選擇的教育創造可能,為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探索未來。其實,線上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難度、呈現方式和交流方式,從而實現“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教育。

在內容自主選擇上,如果兩位同學都是100分,一位同學數學100分,語文零分,一位同學數學零分,語文100分,你說這兩位同學一樣嗎?如果看平均成績這兩位同學是一樣的,都可以歸入一個層級,可是這兩位同學有天壤之別。在線下的課堂教學中,對這樣的現象我們隻能視而不見,在同樣的時間,用同樣的難度,教同樣的內容。可是經過系統設計和合理安排的線上課程,就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在同一時間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學科和內容的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科和課程的自組學習。

在難度自主選擇上,如果有5位同學某一門成績都是100分,你說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就一樣嗎?完全不是。因為100分已經封頂,同為100分的同學無法看出差別。其實,同樣是100分成績的同學,他們的能力差距可能比0分與100分同學的差距還大。線上教育可以在同一時間提供不同難度的教學,為學生自由選出創造條件。

在呈現方式自主選擇上,有些同學閱讀文字的效果比較好,有些同學收看畫面的效果比較好,有些同學聽取別人講解的效果比較好等等,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與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具有天然的適配性。線上教育可以為學生選擇不同教學風格、不同呈現方式的教師提供選擇的機會。

在交流方式自主選擇上,有些同學內向,有些外向,有些喜歡領導,有些喜歡服從,有些善於批判,有些善於求同,不同學生的組合交流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合作效果,激發不同學生的優點,彌補不同學生的不足。班級授課制環境下很難有多樣化、多變化的交流組織機會。而線上教育可以非常容易、輕鬆自如的進行這種組織,每個學生都可以嘗試在不同的社區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還有不同活動方式的選擇,不同練習方式的選擇等等。

記者:學校復學以后,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如何進行互補,實現雙贏?

袁振國:如果我們不是僅僅把線上教育作為線下教育的替代或補充,而是作為線下教育的突破,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教育生態,我們的教育就一定可以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局面。《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我們的教育“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線上線下融合是實現這種目標的有力保証和必然選擇。這對每個教育部門,每所學校,每位教師,每個家庭,都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同時也提出了變革的要求。

信息教育、網絡教育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我把它稱為輔助教育、融合階段、超越階段。輔助階段,顧名思義,是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的階段,可以起到增強效果、激發興趣、節省時間、替代部分簡單操作等作用,但總的說來,它不是不可缺少的,也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融合階段,是指線上線下教育相互交融,互相依賴,互相取長補短,互相不可離開,離開了網絡,教育活動就無法進行了,這次疫情就凸顯了網絡教育的不可替代作用﹔超越階段,是指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實現教育范式的根本轉換,從大規模的標准化教育走向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實現人類教育形態的第三次大變革。當然這三個階段並不是線性發展的,而是相互疊加的,在第二階段尚未成熟的時候,已經具有了第三階段的某些萌芽。我們現在正處在從第一個階段向第二個階段過渡的時間節點上,疫情的到來凸顯了加快這種過渡的緊迫性和可能性。

危機孕育著機遇。我前幾天在回答“湖畔問教”訪問的時候就提到,2020年,或許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學習生態”的重要節點。我相信,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改進、再造、開放所有課程,展示所有自願開放的所有教師的教學,為不同學生提供選擇的資源,是實現這種轉型升級的令人期待的第一步。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