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90%的外資資管機構為何都選擇上海?他們正醞釀更大的計劃

2020年03月18日09:44  來源:上觀新聞
 

摘要:疫情期間,全球資管機構加速布局上海。

“等疫情結束了,我要去給上海市金融工作局送個錦旗,不開玩笑。”新加坡獨資機構——富敦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濤認真地表示。

黎濤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疫情期間,公司從金融局獲得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資質相關文件的順利程度,超乎了他的想象。同一時間,有10家外資資產管理機構成功落地上海或拓展了新的業務范圍,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國景順集團、紐約梅隆、嘉沃投資等。這些全球資管行業的翹楚們,正在加速布局上海。

【營商環境打消多余擔心】

疫情剛剛開始時,黎濤有些擔心。連自己都在家辦公,金融局會不會不上班?申請會不會延后?要不要去當面溝通?

有同樣擔心的還有霸菱投資,其2隻QDLP產品基本使用完了已批復的額度,在節前提交了追加額度申請,不知會否受到疫情影響。

很快他們發現,自己的擔心多余了。上海金融行業的改革創新不僅沒有停頓推遲,反而還在提速。

疫情期間,上海市金融局會同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外匯局上海市分局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對流程進行了優化調整,通過遠程提交材料、非現場受理、線上評議等“非接觸式”方式,對各家外資資管機構的申請,做到了“即申報、即受理、即評議”。像霸菱投資的追加額度申請,從提交完補充申請材料,到取得批復,僅用了一周時間。

獲得QDLP試點資格后,黎濤開始與人洽談新業務。對方開玩笑說:“你這麼著急干嗎?等你新公司設立好,至少還要三個月。”黎濤告訴他,現在不一樣了。

此前,外資資管機構普遍反映過一個問題——每申請一個試點業務,就需要重新設立一個公司主體,增加行政開支不說,還浪費了不少時間。如果一個主體能申請多項試點業務,那就方便多了。

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上海已經明確,已有公司主體來申請試點業務,不用再設一個主體。包括富敦、施羅德等已經開展外商獨資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業務的機構,可以直接申請新的QDLP業務,隻需要在工商部門變更一下經營范圍即可,大大節省了企業的時間和運營成本。

黎濤表示,“外資資管雖然是一個新領域、小群體,但在上海同樣受重視。在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時,政府部門會主動幫我們去探索和創新,服務意識強,效率特別高。”

【開放力度促成更大計劃】

對於這些放眼全球的資管機構而言,正在建設中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開放力度有多大?

一位外資資管機構負責人笑言,力度比他預期的要大得多。隨著一項項開放新政不斷落地,他們公司的業務計劃書已經在一年內數易其稿。不久前《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的發布,又讓他們看到了新的機會。

“我覺得用一個詞可以形容目前外資資管機構在上海的狀態——星火燎原。”這位負責人表示,此前通過在上海進行外商投資股權投資(QFLP)和QDLP試點,外資資管機構得以全面了解了國內投資人習慣,以及國內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律。所以,在目前中國金融行業不斷開放的大背景下,在上海建設全球資管中心的過程中,一家家機構已經開始在上海醞釀更大的計劃。

比如即將於4月開放的外資公募基金牌照,不少機構就志在必得。包括貝萊德、富達國際、路博邁在內的多家上海外資資管機構,都在積極准備申請。業內普遍認為,2020年是外資資管機構轉向公募基金的元年,也是他們大展拳腳的一年。

“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有望在未來10年增長不止4倍。”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杰毫不諱言,富達國際希望能在中國發行公募基金,並且一直都在積極准備申請牌照。不僅如此,其長遠目標是參與中國的養老市場,參與中國構建三支柱養老體系的進程。

路博邁也在疫情期間持續擴大自身的業務規模。讓路博邁中國區CEO劉頌印象深刻的是,在突發疫情的背景下,上海政府相關機構各項對外開放工作依然有條不紊地如期進行。他相信在這樣開放、高效的氛圍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穩步前行。

正是在這樣的信心下,全球排名前10的資管機構都已落戶上海。全國外資資管機構,大約有90%選擇了上海。其中,已開展WFOE PFM業務的有24家,開展QDLP試點業務的有44家,開展QFLP試點業務的有72家。

“未來,業務板塊裡沒有中國,沒有上海,怎麼能說自己是全球資管機構?”黎濤說。

(責編:陳晨、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