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24小時便利店:大半夜燈亮著,就是一種安全感

2020年02月25日08:56  來源:新聞晨報
 

 【編者按】

1月24日,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採取最嚴舉措,細化落實各項聯防聯控措施,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切實保障市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安全。“宅在家,少出門,不聚會,不去人群密集場所”,成了上海市民“悶”死病毒,防范疫情擴散的戰“疫”方式。當大部分市民響應號召,窩在家裡戰“疫”時,一些市民為了保障他人的需要,這一個月,依然奮斗在各自工作的崗位上。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堅守崗位、陪在我們身邊!

早上8點鐘,41歲的高久紅准時來到西藏南路758號,和夜班的同事交接班。高久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好德便利店,她在這家店擔任店長。

盡管一天沒有幾個客人,但在高久紅看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人們隨時可以買一碗方便面、一瓶礦泉水、一盒牙膏,或許就是24小時便利店能為這座城市貢獻的一份力量,“這不僅是一種便利,也是一種心安。”

消毒:每隔兩小時一次

“店長,我們走了啊,晚上的消毒都做過了,你放心!”

“好的,你們路上小心啊!”

一進店高久紅就換上了工作服,嘴裡不忘叮囑夜班的四位同事,回家路上注意安全。換好工作服后,她從櫃台抽屜裡拿出一盒手套,抽出兩個給自己,又抽出兩個拿給同上白班的同事小譚。

夜班的同事走之前,特意告訴高久紅,消毒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她整理完著裝后,第一件事依然是擰開84消毒水的瓶蓋,打開水龍頭,往噴壺裡兌上一整壺稀釋配比好的消毒水。“這是特殊時期,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消毒,消毒好了才放心,也是為了大家好。”高久紅說,消毒工作以前也做,但因為疫情的緣故,公司要求門店把消毒的頻率提升到兩小時一次。

沒有顧客時,高久紅還愛干另一件事——隨手拿起櫃台上放著的那把測溫槍,對著自己額頭“來上一槍”,雖然每一次數值都毫無意外地在36.3℃-36.7℃之間徘徊,但測溫這個動作,高久紅卻是樂此不疲。

“最開始測得還要勤呢,就怕溫度不正常,隨時測測,心裡放心。”高久紅笑著說。

便利:想買點啥都能買

“歡迎光臨!”直到早上九點半,便利店才迎來了第一位客人。

一位身穿衛衣的男士走到了便利店門前,高久紅條件反射地從嘴裡喊出歡迎詞。同時,她輕抬下巴,向門口站崗執勤的店員小譚示意——顧客進店前要先測體溫。“你好,麻煩先幫你量下體溫。”這個動作和這句台詞,從疫情防控開始,也成了小譚和高久紅的條件反射。

量好體溫后,男顧客徑直走到礦泉水區域,麻利地提出一桶3升的礦泉水,然后結賬離開,過程不到2分鐘。高久紅說,自從疫情后,這樣的顧客多了很多——目標明確,沒有廢話,買完就走,盡量不做停留,“因為疫情大家都不出門了,來店裡的(人),基本都是‘逼不得已非要來的’。”

最近一段時間,光顧便利店的老年顧客比以往多了不少。以前,上了年紀的人是不愛光顧便利店的,其雖然便利,但價格上卻比不上超市的優勢:“以前老人家來得少,現在家裡缺點油、醋之類的,他們也不愛跑遠了,就來我們這裡買。”

泡面、礦泉水、牛奶、酸奶……這一系列產品是便利店裡這段時間最熱銷的商品,偶爾也有人來買牙膏牙刷、免洗洗手液、洗面奶這類生活用品,薯片、奶茶、棉花糖也不乏忠實的顧客。“現在這個時候都是想買好趕快回家,我們這裡方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臨時想買點啥都能買。”高久紅說。

陪伴:給人一種安全感

便利店裡鮮有顧客是一種常態,高久紅一個白班工作8個小時,接待的客人還不超過20個,晚班同事接待的客人就更少了,但即便在這種狀況下,這家便利店依然堅持24小時開門營業。

特殊時期,便利店是否有24小時營業的必要?

對於這個問題,高久紅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特殊時期更需要便利,所以便利店必須開著。”

高久紅說,受疫情影響,如今網絡購物快遞走得慢,大商場離得又比較遠,關門也比往常要早,假如大晚上要買衛生巾、牙膏等日用品,全得仰仗便利店。“從我自己的感受來講,我覺得便利店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就像大半夜走在路上看到便利店亮著燈,也不怕遇到壞人。”高久紅說。

在給別人帶來便利和安全感的同時,高久紅和她的同事們同樣也需要給自己增加安全感。每天面對這麼多陌生的顧客,如何做好防護和心理建設,也考驗著她們。“擔心肯定是有的,特別是疫情剛開始那幾天,后來聽新聞裡的醫生介紹如何防范,每天隻要做好防護措施、多消毒,也就沒那麼害怕了。”高久紅說,平時,她們店裡的員工也會在微信群互相加油打氣,現在基本上已經適應這種工作狀態了。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