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大數據威力初顯 亟待進一步信息化互聯互通

2020年02月19日17:23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記者 操秀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數據在態勢研判、人員流動統計方面為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實時公開的新增病例、疑似病例也提升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度,讓更多人了解疫情現狀,緩解社會焦慮。其實,大數據在醫療體系內的價值遠不止數字的上下通報。如何深化醫療大數據應用,將我國醫療水平再度推升一個檔次,將成為下一時期行業乃至社會的焦點之一。

醫療數據價值仍亟待發掘

醫療信息化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已經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過程,積累了海量數據,且數據類型持續增加,大型醫院幾乎全部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醫療信息化。但在實現底層數據互通方面,醫療大數據整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種不互通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也有所體現。

有專家分析,首先,基層醫療機構尚未能完全與本地醫療信息平台縱向打通,上下貫通的實時區域信息交換也在本次疫情中受到了較多關注。基層醫療機構如何與本地醫院形成高效溝通,減少重復監測,提升整個體系的資源利用率,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之策。

此外,醫院之間橫向協同及醫院內部不同條線之間的信息融合也有待待進一步加強。事實上,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推動建設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進智慧服務分級評估體系落地以及電子病歷的應用推廣。

區域聯動推動信息協同

上海作為國內醫療先進城市,是國內較早推行醫療信息化和數據互通的城市之一。

目前,上海已建設“1+1+16”的市區兩級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可以說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市民本地看診過程中經歷的“分級診療”體系。由於強調逐層看診,區域內醫療體系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提高醫療效率,有著相對更高頻的溝通和協同,因此在信息打通方面有著內在的需求和動力,醫療信息打通只是水到渠成。

實際上,上海是全國“三醫聯動”改革的標杆,本地的醫療體系協同有著良好基礎並已經深入社區。上海市持續推進區域醫聯體、專科醫聯體建設,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本次疫情期間,上海本地的協同能力得到了有效體現——道路、醫療、社區等多方,利用統一的大數據平台,實現疫情監測、防疫管控的精准化和全程化管理。

以上海“來滬人員健康動態觀察系統”為例,系統由上海醫療信息化企業萬達信息開發,連接了本地醫療信息平台和入滬的57道關卡,實現超300萬人健康狀況、行程登記。此后,系統還會將人群分類,聯動上海本地對應的區域診所、醫院,針對敏感人群進行后續追蹤,一旦發現疑似症狀立刻就近收治,打造一條圍繞新冠肺炎從來源到症狀,再到診斷治療的“全程防疫戰線”。

市場力量創新推動信息化“三醫聯動”

無論從大數據工作的體量上,還是從政策方向上,引入市場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培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新業態,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創新發展健康醫療業務。

一些醫療信息化的頭部企業正在實現從IT服務到數據應用服務的升級。例如,上海健康雲的開發者萬達信息,正走出傳統醫療IT服務的領域,用信息化的“三醫聯動”服務市民的健康管理。

據悉,疫情期間萬達信息推出了“互聯網醫院”,讓患者宅在家裡就能看病買藥。2月11日,萬達信息在溫州推出了雲醫院平台“健康溫州”APP,上線當天即實現200例問診﹔在台州,萬達信息開展了慢病送藥服務,讓慢病患者在疫情防控最嚴格的時候也不耽誤治療。

醫療健康是貫穿每一個市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醫療大數據互通可以優化各應用場景的體驗,進而再度豐富數據,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自2018年底,中國人壽通過一系列一二級市場操作,成為萬達信息的最大股東。中國人壽佔據了我國1/5的保險市場份額,壽險和養老險的保費收入排名全國第一,資本實力雄厚,保險和醫療市場具備先天的協同作用。此后不久,萬達信息與國壽聯手,推出“健康管理+保險”的創新模式,用大數據服務大健康管理,以信息化的“三醫聯動”助力醫療體系的整體升級,得到了資本市場的一致看好。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