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十余上海老農用19米長老土布畫出《清明上河圖》

2020年01月23日19:47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高手在民間,十余上海老農用19米長老土布畫出《清明上河圖》

  摘要:在過去近兩個月時間裡,這些老農一得空就會圍坐在一起,一手拿著水粉筆,一手拿著顏料盤,聚精會神地描摹。

  藍底白紋,精心裝裱,一幅長達19米的《清明上河圖》近日在奉賢區四團鎮五四村的生活驛站裡挂了起來,進進出出的老百姓都要上前瞧一瞧、品一品。

  人們瞧的,倒不是這畫有多精致,而是想看看,哪一筆是自己畫的,抑或老鄰居畫的,人群中不時傳來嘖嘖稱贊。

  原來,這幅長卷是就出自五四村十余位老農之手。兩個月前,村裡忙完了當季的收成,許多農民家庭都閑賦在家,於是,到村裡生活驛站的活動室談天下棋的人就多了起來。

  老人們聚在一起,難免聊些“前塵往事”。比如過去常織的土布。奉賢織造土布已有700多年歷史了,早年間家家植棉、戶戶做布,奉賢也因工藝精湛成為上海土布的發祥地之一。

  然而最近一二十年,由於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土布織造幾乎斷了繼承,許多農民家庭還存著幾十匹老土布,也不知道能派上什麼用場。

  一位老農偶然的提議,激起了人們的共鳴:“不如拿來畫畫。”土布花色豐富,有藍緯紗、紅緯紗、本色布等,有的色彩絢麗、有的低調無華。再加上奉賢土布一向以幅長、耐磨為特色,一卷展開有10余米,耐洗耐用,是舊時用來縫制冬衣的好材料,如今拿來作畫,也可以說是非常合適的材料。

  怎麼畫呢?農村老人平日對藝術研究不多,卻頗具創造力。幾次試驗后發現,調和成一定濃度的水粉顏料,在土布上的呈現效果最好,不僅不會暈染,還可以“抓牢”畫布,持久保存。

  於是,今年整個冬天,要問五四村的老人都去了哪裡?一小半都去村裡“學畫畫”了。村委會為鼓勵老人堅持學習,還請了專門的老師來教授技巧。一來二去,老人們敢挑戰的作畫難度也越來越高。

  去年12月初,十余位平日勤學苦練的老農突發奇想,要畫一幅《清明上河圖》。60歲的唐林珠便是其中一位:“我聽說《清明上河圖》裡還有好多橋啊、樹啊、人啊,畫一畫正好可以都練練。”說干就干。老人們請村干部幫忙打印出了畫作的各個局部圖,然后按照相應的尺寸比例在土布上打格、定位,再將每個局部分給不同的人來作畫。

  61歲的黃雲飛分到了有關集市的局部,畫面上不僅要展示店面、人物,甚至還有人的動作和表情需要描摹。“起初也不知道怎麼畫,感覺一筆下去,線條太粗,鼻子眼睛都模糊了。”在老師的指導下,黃雲飛嘗試了各種不同粗細的畫筆和下筆力度,終於自創出恰當的手法。

  在過去近兩個月時間裡,這些老農一得空就會圍坐在一起,一手拿著水粉筆,一手拿著顏料盤,聚精會神地描摹。而今,畫布上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人物、景觀,雖精致程度不可媲美原畫,卻蘊藏著農人自己的創意和對藝術作品的獨特理解。

  近日,畫作完工,村民商議決定,就把這幅畫留在生活驛站,作為一份“新年大禮”,感謝近年來當地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建設了生活驛站這樣一個空間,並不斷植入適合農村老百姓的文化內容。記者了解到,目前,生活驛站在奉賢區的建設已經基本覆蓋到城鄉,內設功能除了文化活動空間外,還包括村居民議事、辦事、就醫開藥等功能場所。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