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特有的審判組織形式,審判委員會(以下簡稱“審委會”)一向是個“高冷”的詞。它不同於合議庭,不直接開庭審理案件,卻是一個法院最高的審判組織。我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設…
核心閱讀 上海率先啟動司法改革試點,迄今已近5個月。改革目標如何在現實中落實?司改的亮點,是否也是轉變的難點?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的主審法官,向記者敘述了他經歷的這場“最深刻”的…
一方面,法院應尊重公眾知情權﹔另一方面,公眾和輿論應理解、尊重法院的獨立審判空間,以有節制的報道、理性的評說,營造理性的輿論環境 13個小時的庭審﹔控辯雙方從上午持續到子夜的激辯﹔上訴人對一審認定…
本報上海12月8日電 (郝洪、馬劍)今天上午10點,“復旦投毒案”二審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庭審持續至23時33分,法院未就此案當庭判決。 2013年4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生黃洋遭他人投…
本報上海11月23日電 (記者郝洪)在23日閉幕的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上,長江沿岸27個城市正式達成《長江流域環境聯防聯治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將共同推進…
核心閱讀 勞教制度廢止近一年,原勞教相關機構的轉型和人員分流成了緊隨而來的問題。上海率先試點原勞教民警分流擔任社區戒毒民警和社區矯正民警,增強矯正執法力量。但是,轉崗民警正遭遇身份認同的尷尬,場所…
本報上海11月10日電 (記者郝洪)自今年7月22日公安部開展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獵狐2014”專項行動至今,“獵狐”百日,上海警方已從美國、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日本等14個國家和地…
眾所周知,一個好的藝術展,不僅要把作品陳列出來,還要能夠實現與藝術家的對話。在中國,它可能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讓藝術成為城市現代化的一部分。 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公共藝術融入城市,融入生活,…
在靜安雕塑公園,市民與雕塑親密接觸。 本報記者 屠知力攝 10月31日,首個世界城市日在上海舉辦。 前不久,有多場公共藝術的盛會在上海舉行:第三…
本報上海10月27日電 (記者郝洪)法官判案有時要向院長、庭長請示?一些審判文書要由院長、庭長審核、簽發?在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下稱上海二中院),這一司空見慣的行政化審判流程被徹底顛覆,取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