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3日,由美、中、英、蘇等 11 國在日本東京開設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發動二戰的元凶之一——日本軍國主義統治集團,俗稱“東京審判”。中國一代法律精英,由中國法官梅汝璈、首席檢察官向哲濬、首席顧問倪征燠等十余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以無可辯駁的充分証據,將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第一次公之於世,展現了日本侵略軍的滔天罪行,在東京審判的“戰場”上發出了歷史最強音。然而,審判結束后,由於歷史原因,中國代表團帶回的檔案全部散失,使我國學者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研究深以為困。
面對東京審判基本文獻缺失的困境,近年來,交大師生遠赴美國和日本等地收集資料,同時啟動對東京審判史料的研究。在中央領導的指示和教育部的支持下,2011年5月3日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東京審判研究中心,這一中心是迄今為止國內外唯一一家專門從事東京審判研究和整理、翻譯東京審判有關文獻及論著的學術機構。
今年5月3日,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籍戰犯審判開庭70周年紀念日。審判地點因設在東京原陸軍省大樓,故通常簡稱為東京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於1946年5月3日開庭,至1948年11月12日宣判並閉庭,開庭423天,總計831次。因開庭后兩名被告病亡,一名被告精神失常,最終對25名被告進行判決:全體有罪,東條英機等7名被告判處絞刑,其余分別處以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中國代表團前后隻有17位成員,相比蘇聯代表團七十多人、美國代表團一百多人,特別是面對美籍日籍辯護律師一百三十多人,確實是人手奇缺。但是他們殫精竭慮、團結奮戰,向哲濬和梅汝璈在東京發回的電報中分別用“在事各員昕夕從公,未敢懈怠”和“職責所在,自必全力以赴,決不疏怠”表達了中國檢察官團隊和法官團隊的決心和意志。由於他們的艱苦努力,在東京審判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