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民族樂器陳列館,立刻會被那些形狀各異、做工精美的民族樂器所吸引,即使隔著一層安全玻璃,即使它們都靜靜地躺在那裡,你仍然會感覺他們獨特的聲音響於耳畔,回廊二胡嗚咽,細聽古琴吟哦。這些樂器各有稱謂,古箏、阮、琵琶、箜篌,它們也共享著同一個名字——“敦煌”。
“敦煌”商標取名於敦煌莫高窟,商標上反彈琵琶的飛天形象亦來源於莫高窟壁畫。敦煌在中國人心中既是一門精妙絕倫的藝術,也是一段難以名狀的情感,以“敦煌”為名,表達出的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致力於傳承、弘揚中華千年樂器文化的決心和信心。
敦煌有故事。事實上,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並非一路坦途。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強勢來襲,音樂市場“西風東漸”,民族音樂受挫,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查看全文]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民族樂器陳列館門口,“敦煌雅樂遍及華夏大地,留一個此曲隻應天上有”,“讓敦煌雅樂流出綠色的音符,與春之聲共鳴,交響成和平、平安,永駐五洲四海藍色的天空”的兩句標語特別醒目,敦煌人無人不知。
讓“敦煌”品牌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音樂文化走出國門、為全世界所熟知。因為幾十年來,敦煌人一直有著一個“飛天夢”。
1958年,在浦江之濱江南名勝豫園裡,集體所有制的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成立,敦煌品牌也隨之面世。60-70年代艱苦創業、80年代“留根保苗”、90年代市場競爭……半個多世紀以來,敦煌成為了中國民族樂器制作業的佼佼者。幾代敦煌人兢兢業業,用汗水為“敦煌”企業創下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家業”......
[查看全文]
文化產品:精雕細琢
不斷的技術革新,讓敦煌吸引了樂器制造商、經銷商、民樂愛好者。不過,在王國振看來,敦煌代表的不只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產品,而“做文化產品有意思。”
文化營銷:聲色相合
企業核心是文化。文化產品一定要做好文化這篇文章。把文化價值挖掘好了,就是拿了聚寶盆,抱了大金娃娃。市場銷售同樣要打文化牌。
文化藝人:能工巧匠
敦煌每年都會引進各大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為敦煌注入新鮮血液。幾年來,陸續有50多位大學生成為敦煌人,在新品開發、網絡服務、機械化生產等項目中挑起大梁。
[查看全文]
品牌領袖: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 王國振
人民網-上海特約訪談人:人民日報社財經高級記者 謝衛群
[王國振語錄]
我們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現在是中國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商,龍頭企業。我們2013年銷售收入是2.1億,利潤是2600萬,我們人均年收入是8萬元。
你把文化的價值挖掘好了,就是拿了聚寶盆,抱了大金娃娃。所以這個思路定了以后,我們從此以后就打文化牌,走文化、創意的發展之路。
隊伍的培養非常重要,既然要做文化產品,必須打造一支文化人的隊伍。我跟員工講,你們不要小看自己,你們不是一般的工人,是文化人、藝人,是受人尊敬的高端的人才......
[查看全文]
1958年7月1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成立,原名上海民族樂器廠。
1962年9月,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成功注冊“敦煌牌”商標。
1966年7月,上海民族樂器廠改名為上海民族樂器一廠。
1969年,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遷至上海縣(現閔行區)七莘路2號。
1986年10月,自建“中國民族樂器博物館”,陳列產品達300余件。
1993年8月,徐振高、高佔春、沈煥春、張西保、王根興被認定為國家高級技師。
1998年9月,“敦煌牌”古箏、琵琶獲得了“玉古箏”、“金琵琶”的稱號。
1999年5月,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與中央民族樂團簽訂協作協議,無償承擔樂團今后的樂器改良項目,逐步由企業生產的“敦煌牌”高品位樂器替代樂團使用的樂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