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國任何一座城市,哪裡有學校哪裡就有“馬利”,它似乎無所不在。便宜的蠟筆水粉,可以讓孩子們盡情“揮霍”。價格適中的油畫顏料,讓初學繪畫的年輕人在畫布上靈感飛揚。
1919年著名畫家張聿光等十位畫家、教育家、企業家,齊心協力創辦中國自己的美術顏料企業。特意創建品牌為“馬利”。“馬”字,意“馬到成功”﹔“利”字,“利國利民”。
於右任為馬利題詞“光照中國”、何香凝為“絢爛奪目”、徐悲鴻為“光騰採耀”、林風眠為“提倡國貨,挽回外溢利權”……94年歷程,“馬利 ”確實做到了“馬到成功”,為民族品牌長了志氣。今天,幾乎人人都能用得起“馬利”,圓圓自己那個繽紛的藝術夢,“利國利民”,“馬利”無疑也做了......
[查看全文]
上個世紀初,西洋畫隨著宗教進入中國。然而繪畫用的顏料卻都是從英國、德國和日本進口。目睹昂貴的外國顏料在中國畫壇一統天下的局面,實業家們坐不住了,決心創立一個民族品牌,生產中國自己的美術顏料。
1919年,著名畫家張聿光聯合九位畫家、教育家、企業家,集資辦廠。為表齊心合力,股東十人選了十筆畫的繁體字“馬”,取“馬到成功”之意﹔加上“利”字,希望顏料廠能夠“利國利民”。就這樣,馬利工藝社誕生了。
創立當年,馬利工藝社生產出第一瓶廣告色顏料,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憑自己努力生產的美術顏料。1920年,馬利工藝社再接再厲,又生產出第一支水彩顏料。1934年,馬利牌經當時的民國政府核准為注冊商標......
[查看全文]
色彩的秘密:小行業也有大市場
近年來,“馬利”的專賣店也在全國開花,甚至還開到了法國裡昂、新加坡和土耳其,“不僅是方便產品銷售,更重要是傳播品牌。” 楊中毅說。
文化的魅力:量身定做投資未來
畫家陸續扎根小村庄,“馬利”很早嗅到了商機,也緊跟畫家成為了第一個在這兩個村子落戶的顏料銷售商。以前每周都會拉車去售賣,之后便設立了“馬利”專賣店。
資本的困惑:結構合理才能共贏
從1919年小作坊起步,經歷民族資本、公私合營、國有、中外合資,到今天的股份制,對於“馬利”來說,品牌從最初的上海灘、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經歷了數次體制的變革。
[查看全文]
品牌領袖:上海實業馬利畫材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中毅
人民網-上海特約訪談人:人民日報社財經高級記者 謝衛群
[楊中毅語錄]
“馬利”一年銷售三個億,世界四大品牌之一,產量世界第一。
股東是資本,資本才說話。股東結構好壞影響品牌發展,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但怎麼樣去選擇經營者很難,所以這就是一些老品牌的困惑。
“馬利”故事很多,但這要別人認可你。最大問題是油畫是西方文化,人家品牌幾百年了,一幅畫就放了幾百年了,你才九十多年。這個問題需要去說服消費者,需要大量的市場投入。
“馬利”要做的是文化,不是為做產品而做產品。
“馬利”不但在國內是第一,應該走到世界,“馬利”應該有很輝煌的前景,這點我很有信心,我們固然需要資金但不能以品牌為代價......
[查看全文]
1919年:創立馬利工藝社並生產中國首瓶廣告色顏料,是國人首次生產西洋美術顏料。
1920年:中國第一支水彩顏料在馬利工藝社生產。
1932年:中國第一支油畫顏料在金城工藝社生產,開創了油畫顏料在國內生產的先河。
1934年:“馬利”商標注冊使用。
1949年:中國第一支蠟筆在馬利工藝社生產。
1956年:馬利工藝社、金城工藝社和上海光輝文具廠合並成立上海美術顏料廠。
1962年:中國第一支軟管國畫顏料在上海美術顏料廠生產,突破了以往傳統的塊狀顏料,方便大眾使用。
1982年:中國第一支丙烯顏料在上海美術顏料廠生產,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同年推出了高級中國畫顏料......
[查看全文]